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藤茶水提液对小鼠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藤茶水提液处理组1、2、3组,四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藤茶水提液(10、20、30ml/kg)灌胃4周后,再建立小鼠低氧/复氧损伤的模型,检测小鼠血液中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值. 结果 藤茶水提液可降低小鼠ROS和MDA值,增强SOD活性,对CAT作用不明显. 结论 藤茶水提液对小鼠低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测定藤茶的二氢杨梅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迪马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35∶65);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进样量:5μL。结果二氢杨梅素在1.31~6.55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3%。结论 HPLC法精密度高,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的抗炎及抑菌作用,以验证该药材的相关药效。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法对藤茶总黄酮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藤茶总黄酮的抑菌效果,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藤茶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藤茶总黄酮高剂量组抗炎效果显著,低、中剂量组抑制效果不明显;藤茶总黄酮对5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且抑制志贺氏菌效果最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不显著。结论:藤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炎及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4.
宁娜  韩建军 《齐鲁药事》2013,(12):714-715,733
藤茶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有机酸、多糖等。藤茶具有抗氧化活性、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本文对藤茶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藤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目的:考察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几种功能性成分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恒温(90 ℃)回流提取栽培藤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苯酚-硫酸比色法、三氯化铝比色法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490,318 nm下测定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ikma ODS 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5:11)-0.1%磷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在HPLC色谱仪紫外检测波长为292,370 nm处分别对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进行含量测定,柱温为40 ℃。结果: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差别比较明显,其中多糖以8,9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2.46%和2.41%;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均是4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8.74%,4.69%,0.18%。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不同采摘时期栽培藤茶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行,结果可靠,能明确栽培藤茶中这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的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26.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二氢杨梅素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二氢杨梅素包合率为指标,优选包合的最佳工艺。结果β-环糊精包合二氢杨梅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温度为70℃,包合时间为60 min,β-环糊精与二氢杨梅素为1∶2.5。结论优选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简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7.
《中成药》2019,(8)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TF)对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从45只小鼠中随机抽取8只设为正常组,其余37只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将成功造模的24只小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组、TF组、TF+激活剂组,每组8只.TF组给予300 mg/kg TF灌胃;TF+激活剂组给予300 mg/kg TF、5 mg/kg尼日菌素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藤茶提取物(FL0810)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 采用S180腹水瘤模型观察FL0810体内抗肿瘤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FL0810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 FL0810能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FL0810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人前列腺癌细胞DU 145均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别为208.71,226.14,150 μg/mL.结论 藤茶提取物在体内对5180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人乳腺癌和人前列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