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63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1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77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岭南湿热证模型小鼠肠道组织自噬,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SPF小鼠饲养在模拟湿热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诱导出类似于人的湿热证表现;并设置与多种抗生素联用的"伪无菌"组,通过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的线粒体DNA含量及MAVS、炎症小体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类似于湿热证的改变。且各组线粒体DNA均减少,P62/SQSTM1升高、而LC3Ⅱ总量略降低,MAVS、ASC、pro-Caspase 1各组间无明显区别,pro-IL-1β在HT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湿热环境可能通过抑制自噬、导致mtDNA减少;肠道菌群或许对此进程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患者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MMP-2与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是否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性研究能否形成微观辨证的依据。方法:筛选发病7天内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缺血性中风痰热证患者45名,非痰热证44名,由脑病科医师使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证的量化诊断,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2的含量。结果:痰热组MMP-2的表达较非痰热组MMP-2表达增强。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MMP-2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较重有关,该研究以痰热证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亚型的关系为切入点,对痰热证的微观指标提供研究基础,将对中风病痰热证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支持,可能为内风证、内火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证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二甲双胍辨治阴虚内热证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在患者自愿前提下,对38例阴虚内热证T2DM患者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作为对照组,而同期45例则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作为研究组。结果两组连续治疗6个疗程后,研究组FPG、2h PG、Hb A1c、TC、TG、LDL-C及HDL-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3.47%,与对照组的78.94%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二甲双胍辨治阴虚内热证T2DM的疗效明显优胜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蒙医药浴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皮肤病患者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蒙医药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95.4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4.55%,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皮肤病患者采用蒙医药浴法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肝脏B超的影响,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选取符合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以基础治疗+易善复治疗,观察组50例以对照组+蒙医辨证治疗,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B超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B超及肝纤维化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病变作用,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组,n=40)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40),对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肺部干湿性啰音、X线胸片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的75.0%(30/40)(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7.
在中医治疗偏寒或偏热证中,单一运用温热药或寒凉药,都可能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中医以通过寒温并用,平秘阴阳等手段提高疗效,减轻纯用寒热药物带来的不适。寒温并用源于《黄帝内经》,立法于仲景,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查阅经典古籍,追溯寒温并用理论起源及历史演变,从"发汗退热"、"通阳除热"、"火郁发之"、"甘温除热"等治法来探究热证中的寒温并用法,领悟其原理精髓,意在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宣肺调肠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饮停夹热证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92 例老年脓毒症致ARDS 饮停夹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组46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肺调肠方治疗。2 组均治疗14 d。比较2 组临 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 组82.61%(P<0.05)。2 组主症、次症积分及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积 分及中医证候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及PaO2/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 数(FiO2)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 PaO2 及PaO2/FiO2 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 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 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6、 IL-10、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调肠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脓毒症致ARDS 饮停夹热 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三仁汤对湿热证型病毒性肺炎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三仁汤组、利巴韦林组,其中空白组10只,其余3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通过肥甘饮食、湿热环境、流感病毒感染三因素合并,构建湿热证型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滴鼻感染H1N1病毒2 h后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6 d后处死动物,观察并记录小鼠肛温、体质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浓度;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全血中CD3+、CD3+/CD4+、CD3+/CD8+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仁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5);外周血中CD3+、CD3+/CD4+恢复良好,达空白组水平(P 0.05),CD3+/CD8+含量有升高(P0.05)。结论:三仁汤具有改变机体炎性因子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2-14+18
目的观察西黄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热证/热毒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热证/热毒证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康赛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黄丸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近期疗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实验室各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周、随访1年、随访2年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ALT、AST、BUN及CRP水平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近期疗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白细胞异常、血压波动、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异常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西黄丸可以明显改善NSCLC热证/热毒证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