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草豆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3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以上。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2.
草豆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草豆蔻乙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及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草豆蔻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分别为:1,7-双苯5-羟基-4,6-庚烯-3-酮基(Ⅰ)、1,7-双苯-4,6-庚烯-3-酮基(Ⅱ)、松属素(Ⅱ)、小豆蔻明(Ⅳ)、山姜素(Ⅴ)和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3.
草豆蔻抗脓毒症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豆蔻抑制实验性脓毒症的有效成分,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和内毒素注射造成小鼠脓毒症模型,记录小鼠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NO、PGE2含量以及iNOS活力。结果:草豆蔻各提取部位中,乙酸乙酯相抗脓毒症作用最强,正丁醇相次之,石油醚和水相无明显作用;乙酸乙酯相中,豆蔻明的作用最强,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和山姜素次之,乔松素无明显作用。豆蔻明(6.25-50μM)浓度依赖性抑制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PGE2以及iNOS活力。此外,豆蔻明(10,30,100mg/kg)局部用药显著抑制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豆蔻明是草豆蔻抗脓毒症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4.
中药与方剂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数千年来,经过前人长期的实践与认识,从药物的认识,到单方、复方的应用,沉积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成果,是中医药学留给世人的一个伟大宝库。文章通过综合古今对于草果的记载,并对其出处、功能、主治范围进行分析,一方面不仅可以反映历代对于草果的应用与发展演进过程,集中体现医家组方之思路以及对于疾病的综合思维,同时通过对草果相对完整而系统的论述,更可进一步作为临床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HPLC法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小豆蔻明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草豆蔻中山姜素、小豆蔻明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4.5%四氢呋喃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至3.0),采用线性梯度洗脱[0→80 min,甲醇57%→67%,4.5%四氢呋喃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至3.0)43%→3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结果:山姜素、小豆蔻明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9.20%,RSD分别为1.25%、2.14%。结论:本法为评价草豆蔻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草果与草豆蔻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揣莘桂  王学礼 《中草药》1996,27(9):564-564
  相似文献   
6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草豆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从草豆蔻中萃取出挥发油,并用GC-MS在线计算机信息检索分析技术,对解析釜Ⅰ、解析釜Ⅱ中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得到95个峰和126个峰.分别鉴定出81种和120种成分.  相似文献   
69.
草豆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草豆蔻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豆蔻药材中山姜素(alpinetin)、乔松素(pinocembrin)、小豆蔻明(cardamonin)和桤木酮(alnustone)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以Ultimate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结果:草豆蔻药材中山姜素、乔松素、小豆蔻明和桤木酮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4个指标成分在进样量25.5~509(r=0.9999),24.9~498(r=0.999 9),26.1~521(r=0.999 9),50.2~1003 ng(r=0.999 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7.95%,97.36%,97.50%,98.02%,RSD均小于1.9%。结论:通过对9批不同来源的草豆蔻药材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证明该方法简单灵敏,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全面评价草豆蔻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草豆蔻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豆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草豆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1, 7-双苯-5-羟基-4, 6-庚烯-3-酮 (trans, trans-1, 7-diphenyl-5-hydroxy-4, 6-hepten-3-one, 1), 乔松素 (pinocembrin, 2), 山姜素 (alpinetin, 3), 7, 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 (4), 蜡菊亭(helichrysetin, 5), 2′, 4′-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尔酮 (uvangoletin, 6), (1E, 4Z)-5-hydroxy-1-phenylhexa-1, 4-dien-3-one (7), katsumadain B(8), 羊踯躅素I(rhodomollein I, 9)和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10)。结论:化合物7为一个新天然产物, 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