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太子参及其伪品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兰萍 《中药材》1999,22(9):446-449
对商品太子参(PsehaerW)及其两种伪品淡竹叶(I,n,rl’zl,lrll,’lgruclre)块根和阔叶宝锋草(a…机规依讪现皿血——)块根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中国药典》载24种根茎入药部位的名称等进行辨析。方法:考著七类,结合实践分析各著所载根茎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结果:《药用植物学》根茎=根状茎;《药材学》根茎类药材=根状茎、鳞茎、球茎和块茎;《中药鉴定学》根茎类=根茎/芦头+地下茎+少许根部。同一入药部位的名称各异,如香附有根茎/根状茎、块茎;山药有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北豆根有根茎/根状茎、根;金荞麦有根茎、根及根茎、块根;菝葜、黄山药有根茎、块根;胡黄连有根茎、根茎及根等多名。入药部位涉及有根茎、根状茎、块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及根、根7个不同名称。在某些品种的内容中《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是把同一种药的入药部位作"根茎(根状茎)"(如升麻、白术"根茎。根状茎……");而《中国植物志》与《药用植物学》是把不同药的同一入药部位有的称"根茎"、有的称"根状茎",等等。若根茎与根状茎概念等同,表述应一致。诸如此类就导致中药验收、检验、药监等操作者的诸多迷惑,无所遵从。结论:根茎的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应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3.
倾听春雨     
正"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细品诗句,很是陶醉于诗人听雨的惬意和浪漫,我心甚是向往。今夜碰巧窗外下起了一场春雨,于是也来学古人的雅兴——听雨。听雨,用耳朵聆听,要想听出几分诗情来,得将心清理干净,给听来的雨留下一块安顿之地。抛却杂念,只等雨入得心来。沉寂的夜里,世界一下空了,只有我和雨同在。  相似文献   
64.
苗药芭蕉根及其易混淆品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苗药芭蕉根与其易混淆品香蕉根、美人蕉根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苗药芭蕉根、香蕉根和美人蕉根的水、无水乙醇、氯仿和石油醚(60~90℃)4种溶剂的浸泡液的紫外吸收图谱,采用紫外谱线组的吸收峰数及峰位置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苗药芭蕉根与香蕉根和美人蕉根的紫外谱线组的最大吸收峰数及峰位置有差异.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为苗药芭蕉根与香蕉根和美人蕉根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广西边贸市场一种天麻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通过性状、理化、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将样品和正品天麻对照药材进行鉴别分析比较,确定样品的真伪和品种。结果:性状、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能很好地鉴别样品的真伪。结论:该样品为天麻伪品,系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根茎加工品。  相似文献   
66.
目的:建立芭蕉根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1.B μm)色谱柱,0.1%乙酸水-乙腈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2 mL·min-1,柱温35℃.测定15批芭蕉根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芭蕉根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结果:建立了芭蕉根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确立了16个共有峰,系统聚类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芭蕉根分为3大类,结合相似度分析结果说明不同产地样品的化学组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芭蕉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三台麦冬块根作为食用来源进行毒理学评价和抗营养因子研究。方法 对三台麦冬块根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细菌回复突变实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原细胞畸变实验)、致畸实验和90 d经口毒性实验。同时检测三台麦冬块根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凝集素、植酸、非淀粉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出现中毒症状动物数为0只,死亡0只,三台麦冬块根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致畸实验结果表明,三台麦冬块根在1.25~5.00 g·kg–1剂量对大鼠胎鼠未发现致畸作用。90 d经口毒性实验发现,大鼠在实验期间的生长发育良好,三台麦冬块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湿质量、脏器质量/体质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营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台麦冬块根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的平均抑制率为35.19%,凝集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74 mg·g–1,植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2 mg·g–1,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2 g·g–1,槲皮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44 g·g–1,没食子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10 mg·g–1,阿魏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88 mg·g–1结论 三台麦冬块根在推荐剂量下食用安全,无健康风险,开发前景广阔,为麦冬块根的食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地黄块根总蛋白质提取、分离方法.方法: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地黄块根总蛋白质的得率,同时对地黄块根总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结果:三氯乙酸(TCA)-苯酚提取法的总蛋白质得率最高,所获蛋白质在SDS-PAGE一维图谱获得的蛋白质条带丰富,在2-DE图谱获得的蛋白质点数较多、清晰,且蛋白质点分离较完全,图谱背景清晰.自制管胶中两性电解质pH 3-10与pH 5-8比例为1∶5,上样量为170μg所获得的2-DE图谱效果最佳.结论:TCA/苯酚提取法适合于地黄块根总蛋白质的提取,本研究优化确定的双向电泳条件分离蛋白效果及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9.
芭蕉根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等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芭蕉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为首次从芭蕉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野芭蕉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PHCP)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112例PH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西药,治疗组用西药加中药野芭蕉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斑块、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与3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30例,对照组有6例IMT<0.9mm(χ2=23.579,P<0.01),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和IMT的均数降幅均较治疗组低(P<0.01);治疗组IL-1β、TNF-α、sVCAM-1、Ps、tPA、PAI和vWF(%)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β、TNF-α、sVCAM-1、Ps和vWF(%)均数虽有好转(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野芭蕉对HPCP患者有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溶栓功能等作用,从而对降低高血压、逆转斑块并对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等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