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12篇
  免费   888篇
  国内免费   56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85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5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67篇
内科学   78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8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6657篇
综合类   9303篇
预防医学   128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323篇
  33篇
中国医学   1496篇
肿瘤学   1693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755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371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939篇
  2009年   1921篇
  2008年   2006篇
  2007年   1905篇
  2006年   1843篇
  2005年   1879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442篇
  2002年   1175篇
  2001年   1088篇
  2000年   763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535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199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患者,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能从尿道可控排尿,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该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新膀胱功能训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倒刺电极(Tined-lead)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S骶神经调节(SNM)的初步疗效。方法对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新型倒刺电极,在X线监测下将电极植入S3骶神经孔,进行SNM。术前、术后详细记录排尿日记,用影像尿动力学方法评估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结果患者1(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和排尿量分别改善22%和49%;患者2(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分别改善0.7%、11%和46%;患者3(隐性骶裂)术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分别改善0.4%、18%和44%。患者4(脑外伤)术后漏尿次数和漏尿量分别改善36%和54%。患者5(高位截瘫)术后间歇导尿次数和导尿量分别改善42%和54%,尿动力学参数改善37%~45%。结论用新型倒刺电极进行SNM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可供选择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3.
传统的直肠癌手术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和膀胱功能障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etal Excision,TME)。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成为直肠癌手术新的金标准。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科行TME手术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RUNX3 启动子区CpG 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 BTCC 中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 BTCC 中RUNX3 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RT -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其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UNX3基因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而在 BTCC 组织中甲基化频率占46.9%(15/32),并且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其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5例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14 例同时伴有 RUNX3 基因表达缺失或下调,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472,P=0.012).RUNX3 mRNA 和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组织和 BTCC 组织分别为93.8%(30/32)、34.4%(11/32),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膀胱癌发生和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术前置D-J管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前膀胱镜下留置D-J管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38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术前膀胱镜下留置D-J管。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完成率100%,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ml;术后漏尿3例。术后3~5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留置导尿5~7d,术后住院平均6d。随访2~22个月,患者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口处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前置D-J管安全可行;比术中置管具有损伤小、寻找输尿管容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二者结合,适用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86.
1994~2004年,我科共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手术后膀胱颈部梗阻病例15例,其原因与手术中膀胱颈口处理、术后尿道扩张不当有关。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治愈。  相似文献   
87.
高雯 《职业与健康》2005,21(7):1088-1089
目的探讨腹腔镜标准鞘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教训.方法对天津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00例实施腹腔镜标准鞘内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有4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超过500ml的有7例,1例膀胱损伤于术中修补,1例于术后30 h因腹腔内大出血行开腹手术.结论CISH术式设计合理,操作也不很困难,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术中出血,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确,增加手术难度,造成副损伤.  相似文献   
88.
我院自2001年2月~2005年4月分别对18例膀胱肿瘤病人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分娩后尿潴留是指分娩后4~8小时,产妇自觉有尿意却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使尿液不能排净,大部分仍潴留在膀胱内,是分娩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分娩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分娩时产程长短、胎儿大小,产程中应用的药物及分娩方式有极为密切关系,现将本人在产科中处理尿潴留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0.
王海燕  高鹏  谢毅  丁强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34-1035
近10年来,随着对淋巴结外原发性淋巴瘤(PL)的逐渐认识,膀胱淋巴瘤的报告增多,为探讨膀胱PL的临床特点,我们结合收治的5例膀胱PL的临床资料,就其诊断及处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