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49篇
  免费   7199篇
  国内免费   3983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652篇
妇产科学   1125篇
基础医学   3460篇
口腔科学   363篇
临床医学   20548篇
内科学   9923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2482篇
特种医学   56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6篇
外科学   10942篇
综合类   39764篇
预防医学   5716篇
眼科学   463篇
药学   17645篇
  236篇
中国医学   11249篇
肿瘤学   14151篇
  2024年   690篇
  2023年   2760篇
  2022年   2509篇
  2021年   3162篇
  2020年   2833篇
  2019年   3431篇
  2018年   1719篇
  2017年   3171篇
  2016年   3593篇
  2015年   4042篇
  2014年   6300篇
  2013年   6298篇
  2012年   8103篇
  2011年   8973篇
  2010年   8578篇
  2009年   8764篇
  2008年   8818篇
  2007年   8190篇
  2006年   7474篇
  2005年   7887篇
  2004年   6909篇
  2003年   6158篇
  2002年   5115篇
  2001年   4297篇
  2000年   3124篇
  1999年   2469篇
  1998年   1923篇
  1997年   1640篇
  1996年   1527篇
  1995年   1163篇
  1994年   948篇
  1993年   577篇
  1992年   431篇
  1991年   379篇
  1990年   407篇
  1989年   35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存在的异质性及容积灌注CT成像对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十二指肠结节病例的132例,其中腺癌48例,间质瘤52例,淋巴瘤32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单层面灌注CT和容积灌注CT成像扫描,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两者在影像学异质性的差异,评价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诊断恶性结节的效能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中高分化组及低分化组两个亚组的容积灌注CT成像的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单层面灌注CT的变异系数,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差异性的大小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检查在诊断效能上无明显差异,稳定性好,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评价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有着一定影响,容积灌注CT成像能够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53.
<正>子宫切口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主要是受精卵、滋养细胞种植在前次剖宫产切口中,并为子宫纤维瘤和瘢痕纤维组织完全包裹,是严重的、罕见的异位妊娠[1]。该疾病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近些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切口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经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子宫切口妊娠逐渐得到运用,疗效安全可靠,有助于保宫,本研究就其安全性及可行性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保肝药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致肝损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初治使用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AI)方案化疗的初诊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数量,分为4组(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各组肝损伤发生率。根据使用保肝药的品种,将每组分为若干个亚组,比较各亚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组、2组、3组比较,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以及用药种类与肝损伤的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并未减少接受AI方案化疗的初治AML患者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7.
【摘要】目的 评估经腹腔和经腹膜后途径进行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风险。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淮南新华医院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经腹腔组(23例)和经腹膜后组(24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上腺素(E)、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出血总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经腹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BUN、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39%)和经腹膜后组(20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用于肾上腺肿瘤切除疗效相当,但经腹膜后途径术后恢复快,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8.
肝内胆管癌(ICC)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确诊时多处于进展期,大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目前,根治性手术仍是惟一可以使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式,但存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等难题。新辅助治疗能缩小原有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提高R0切除率,对于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ICC,新辅助治疗可使局部进展的ICC降期为可切除,也可改善肝移植病人的预后。但目前对ICC行新辅助治疗的潜在效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的检查结果计算PNI,探讨PNI与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平均PNI为45.8±11.9,随访期间死亡12例,PNI高的患者死亡率低于PNI低的患者,且PNI高的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I低的患者(P<0.05)。脉管癌栓(P=0.04)、PNI(P=0.014)、肿瘤浸润深度(P=0.08)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高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低,PNI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0.
黄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5,(2):80+84
目的对DDP加5-FU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于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期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DP加5-FU诱导化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鼻烟灶与颈部淋巴结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黏膜反应、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其他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经1年随访,观察组局部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DDP加5-FU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加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