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16篇
  免费   6595篇
  国内免费   7190篇
耳鼻咽喉   646篇
儿科学   1096篇
妇产科学   442篇
基础医学   6039篇
口腔科学   692篇
临床医学   30226篇
内科学   8568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6267篇
特种医学   90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22461篇
综合类   49642篇
预防医学   12087篇
眼科学   1840篇
药学   18934篇
  223篇
中国医学   12129篇
肿瘤学   1305篇
  2024年   961篇
  2023年   3377篇
  2022年   3009篇
  2021年   3466篇
  2020年   3472篇
  2019年   3231篇
  2018年   1603篇
  2017年   2867篇
  2016年   3297篇
  2015年   4081篇
  2014年   6895篇
  2013年   7237篇
  2012年   9503篇
  2011年   10920篇
  2010年   10507篇
  2009年   10750篇
  2008年   12212篇
  2007年   10953篇
  2006年   10092篇
  2005年   10830篇
  2004年   8671篇
  2003年   7797篇
  2002年   6216篇
  2001年   5629篇
  2000年   4424篇
  1999年   3770篇
  1998年   3263篇
  1997年   2756篇
  1996年   2289篇
  1995年   2060篇
  1994年   1553篇
  1993年   1158篇
  1992年   907篇
  1991年   714篇
  1990年   587篇
  1989年   561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脑基底池评分、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1年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7 d基底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研究组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降颅压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少,且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依照品管圈实施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2017月4~9月和观察组2017月10月~2018年3月,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半年(对照组)和后半年(观察组)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图像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重型颅脑患者头颅CT平扫检查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10%下降至实施后2%;图像满意率从92%提高至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把品管圈活动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检查中,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避免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同时保证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3.
《中国药房》2019,(4):488-492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B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经培养、鉴定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0μmol/L)以及知母皂苷B低、中、高剂量组(1、10、100μmol/L)。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完全培养基1 000μL,给药组给予含相应药物的完全培养基1 000μ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法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复氧后,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释放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中水通道蛋白4(AQP-4)、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细胞相对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中LDH相对释放率以及AQP-4、IL-6、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下降,细胞相对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知母皂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增强细胞活力,对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下调AQP-4和IL-6、IL-1β、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患者69例进行研究讨论,对所有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优良率为89.8%,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的比治疗前的要好,P <0.05。结论对于急性脊柱损伤的患者,采取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不但治疗的效果较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65.
66.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WMSDs已成为影响工人健康、降低工人生命质量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可见于多个行业、工种。本文对WMSDs流行现状及人体工效学负荷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找到职业人群保护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调查分析达州市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性骨骼疾患的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达州市6家三甲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RMDs)调查一般情况,分析影响妇产科护理人员WRMDs患病率的因素。结果WRMDs年患病率为89.5%。WRMDs患病率由高到低为颈部、肩部、腰部、背部、踝足、膝部、手腕、肘部、髋臀。WRMDs的影响因素中经常加班(79.89%)、经常值夜班(85.20%)、消极应对工作(70.39%)、经常搬重物(72.07%)的比例较高,且经常加班、经常值夜班、消极应对工作、经常搬重物在是否导致WRMDs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加班、经常值夜班、消极应对工作、经常搬重物是妇产科护理人员WRMDs患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WRMDs患病率较高,经常加班、经常值夜班、消极应对工作、经常搬重物是危险因素,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