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6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yelodsplastic syndrome Refractory anemia,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astic anemia,MA)的临床表现和骨髓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对于MDS-RA与MA的鉴别诊断,Anil KJ[1]以及王浩军等[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识别各种形态的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曹志红等[3]和张泓等[4]的研究都要求比较高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条件.这些鉴别诊断方法由于技术要求高要进入临床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1996年7月~2003年12月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与形态学检查方法,有助于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2.
抗真菌药物的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套集分子设计、化学合成和分子筛选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抗真菌药创新设计体系.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药效构象搜寻、3D-QSAR研究,建立了抗真菌药物与受体作用模型,预测设计高活性化合物;另一方面,根据抗真菌药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已知序列,采用同源蛋白模建技术构建其三维结构,再通过药物-靶酶对接研究,确定活性位点,设计与活性位点最佳匹配的活性化合物;然后针对设计的化合物类型,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合成方法,完成化合物的合成;最后以靶酶为模型,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的分子筛选方法,用筛选结果指导进一步的设计与合成,直至得到最佳的新化学单体(NCE).将该体系用于抗真菌药物设计,获得了一个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艾迪康唑.  相似文献   
33.
土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C18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 ,物理、化学方法及光谱 (IR ,MS ,1H NMR ,13C 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分别为麦芽酚(Ⅰ) ,大黄素 (Ⅱ) ,葫芦素B(Ⅲ ) ,葫芦素E(Ⅳ ) ,Δ7,22 ,25 豆甾三烯 3 醇 (Ⅴ )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 3O 十九烷酸酯(Ⅵ)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Ⅶ )与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6′-棕榈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Ⅷ )。结论 :化合物Ⅱ~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Ⅵ ,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生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筛选生姜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相应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转化为基因名,经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生姜药物成分和RA共同靶点,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生姜5个成分及55个潜在靶点,RA疾病4 836个相关靶点,生姜与RA共同靶点26个,PPI网络中自由度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得到185个结果和59条信号通路。结论 生姜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效应,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这可能通过PTGS2、JUN、CASP3等靶点调控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作用治疗RA。  相似文献   
35.
每一枚坚果都是一座小小的营养库.且不说公认的四大坚果:胡桃、甜杏仁、榛子、腰果,也不说忘忧弃愁的开心果、坚果之王的澳洲坚果、价廉物美的花生、 “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单是风味别具的板栗、松子、南瓜子也令人留连.让我们浏览一下坚果如何护佑人类健康的前世今生吧. 花生 有“长生果”之称的花生被美国宇航局列为航天食品.花生含较多油酸、植物甾醇、卵磷脂及抗氧化剂白藜芦醇、维生素E、辅酶Q10等,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LDL—C)水平.研究显示:每周吃两次花生或制品,可使心脏病死亡率减少40%.  相似文献   
36.
植物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家姮 《海峡药学》2012,(12):47-49
目的建立油脂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18反相分离,通过优化色谱分离条件,包括样品溶剂选择、流动相的优化、流速的优化,应用于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色谱分析检测。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在20min内实现了豆甾醇和β-谷甾醇基线分离,分离度均达到2.9,应用于油脂中甾醇分析,测得豆甾醇含量为330mg·kg-1,β-谷甾醇含量为675mg·kg-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管检测器分析油脂中植物甾醇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中成药》2014,(2)
目的通过MTT体外实验观察黄药子4种不同提取物及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黄独乙素和β-扶桑甾醇作用于MGC803、BGC823和SGC7901 3种人胃癌细胞株,探讨黄药子不同提取物及两个单体对3种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黄药子有效抗胃癌活性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2、4、6、8、10、12 mg/mL的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药子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萃取物、醇提物和最终质量浓度为1×10-4、5×10-4、1×10-3、5×10-3、1×10-2、5×10-2、1×10-1、5×10-1mg/mL的黄独乙素和β-扶桑甾醇分别作用于MGC803、BGC823和SGC 7901细胞株24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石油醚萃取物、醇提物、黄独乙素和β-扶桑甾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低剂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剂量表现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从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黄独乙素和β-扶桑甾醇对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 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I,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I、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马尾藻甾醇及其24-差向异构体的抗结核活性。方法 运用半制备HPLC法分到马尾藻甾醇异构体,1H-NMR鉴定异构体的化学结构;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MIC)、单独使用及联合用药的杀菌作用;采用PNPA法评价化合物对芳胺N-乙酰基转移酶(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NAT)的抑制作用,并使用ledock go软件进行分子虚拟对接实验。结果 获得24S-和24R-马尾藻甾醇;马尾藻甾醇、24S异构体和24R异构体对M. tuberculosis的MIC值分别是25 μM、12.5 μM和 >100μM,对NAT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45.27%、46.95%和29.20%。马尾藻甾醇和24S异构体还能增强氧氟沙星的杀菌作用。从数值上看,24S异构体活性强于24R异构体,分子对接实验提示24S异构体与NAT蛋白之间的结合比24R异构体更牢固。结论 马尾藻甾醇及其24S异构体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杀菌作用,可能与细菌胆固醇代谢有关,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试验旨在研究KRT31和KRT85基因是否是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为今后和田羊的育种工作和改善羊毛性状提供科学依据。采集400只和田羊血样,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和田羊个体的KRT31和KRT85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和田羊KRT31和KRT85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均存在两种基因型,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KRT31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3,属于低度多态(PIC<0.25)。KRT85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6,属于中度多态(0.250.05)。KRT85基因在外显子2的204bp处存在A到G的突变,可以记作A204G。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该基因上A204G处的突变并未使氨基酸的编码发生改变,此位点突变为同义突变。与羊毛性状关联分析得出,AA和AB两种基因型的羊毛长度及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和田羊KRT31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田羊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