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97篇
  免费   15970篇
  国内免费   12904篇
耳鼻咽喉   1190篇
儿科学   2848篇
妇产科学   1716篇
基础医学   16830篇
口腔科学   2673篇
临床医学   22321篇
内科学   23957篇
皮肤病学   2597篇
神经病学   5051篇
特种医学   4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4篇
外科学   10263篇
综合类   59851篇
预防医学   13473篇
眼科学   2220篇
药学   26891篇
  244篇
中国医学   18675篇
肿瘤学   11734篇
  2024年   2455篇
  2023年   8427篇
  2022年   6945篇
  2021年   8408篇
  2020年   7091篇
  2019年   7811篇
  2018年   4309篇
  2017年   6558篇
  2016年   6926篇
  2015年   7320篇
  2014年   9668篇
  2013年   9915篇
  2012年   12909篇
  2011年   14248篇
  2010年   13843篇
  2009年   12500篇
  2008年   11482篇
  2007年   10702篇
  2006年   10182篇
  2005年   10560篇
  2004年   8278篇
  2003年   7227篇
  2002年   5791篇
  2001年   5350篇
  2000年   4077篇
  1999年   3003篇
  1998年   2250篇
  1997年   1815篇
  1996年   1447篇
  1995年   1214篇
  1994年   1034篇
  1993年   614篇
  1992年   583篇
  1991年   544篇
  1990年   476篇
  1989年   373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和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可通过调节脂代谢、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等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关键分子鞘磷脂、神经酰胺和1-磷酸鞘氨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旨在为防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3.
74.
侯万举  曹洁  王娟 《天津医药》2019,47(2):155-158
目的 研究血清窖蛋白-1 (Cav-1)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相关肺动脉高压 (PAH) 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稳定期COPD患者65例, 根据是否合并PAH分成COPD组 [肺动脉收缩压 (PASP) <40 mmHg, 35例] 及COPD-PAH组 (PASP ≥40 mmHg, 30例)。另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基线资料、 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指标, 以及血清Cav-1、 白细胞介素 (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 评价Cav-1对COPD合并PAH的诊断价值。结果 COPD-PAH组与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 (FEV1) /用力肺活量 (FVC)、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及氧分压 [p (O2 )] 低于对照组, 而二氧化碳分压 [p (CO2 )]、 PASP均高于对照组 (P<0.01)。COPD-PAH组p (O2 ) 低于COPD组, p (CO2 )、 PASP均高于COPD 组 (P<0.01)。对照组、 COPD组及COPD-PAH组Cav-1表达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 而IL-6、 TNF-α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P<0.01)。血清Cav-1诊断COPD合并PA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 (0.821~0.955), 最佳截断值为 6.66 μg/L, 此时诊断敏感度为76.7%, 特异度为85.7%, 与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PASP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 (Kappa 值=0.627)。结论 血清Cav-1在COPD相关PAH患者表达明显下调, 可以作为预测COPD相关PAH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5.
76.
张胜威 《河南中医》2019,39(6):882-885
目的:观察益气提升方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Ⅲ度脱垂性内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Ⅲ度脱垂性内痔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TST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益气提升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50%,对照组有效率92. 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7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第7天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IL-4、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益气提升方联合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能够提高Th1细胞因子水平,平衡体内Th1/Th2。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糖尿病足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静脉血标本作为试验组(糖尿病足组),另外取98例非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糖尿病组),10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检对象外周静脉血中HMGB1、MMP9和AGE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HMGB1、MMP9和AGE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足组患者HMGB1、MMP9和AGE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量与AGE(r~2=0.31)和MMP9(r~2=0.77)的表达量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外周血中HMGB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其可能是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从卵母细胞生殖泡裂解(GVBD)、第一极体的排出(PB1)的角度,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及优胚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6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用注射用尿促性素(HMG)和注射用绒促性素(HCG)超排卵,连续灌胃给药(治疗组用二至天癸颗粒,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空白组无超排卵及灌胃给药等治疗。3组又各分为1、2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HMG 48 h后,空白组于动情周期当天,全部1组脱颈处死小鼠,取GV期DOs,观察PB1排出,收集卵母细胞,之后成熟卵母细胞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家族特异性受体a-1(GFR-1)mRNA的表达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5只小鼠腹腔注射HCG10 IU,按雌∶雄=1∶1比例分别合笼饲养,合笼次日作为妊娠第1天。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空白组于确定发现阴道动情周期当天为第0天,即合笼,第2天晨发现阴道栓后,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成胚率。结果:治疗组GV期卵母细胞GVBD率、PB1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受精卵卵裂率及成胚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小鼠卵母细胞GFR-1mRNA的表达,促进卵母细胞GVBD和PB1的排出,改善了卵母细胞成熟度,提高卵细胞质量,从而提高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79.
《中国药房》2019,(18):2497-2502
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树豆酮酸A(CAA)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其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分别将CAA溶解于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启动的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置于37℃水浴中进行孵育,分别于孵育的0、5、10、15、30、45、60 min时用乙腈终止反应,以染料木素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各孵育体系中CAA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Waters BEH C_(18),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45∶55,V/V),流速为0.2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353.14→309.11(CAA)、m/z 269.86→224.11(内标)。以孵育0 min时CAA的质量浓度为参照,计算其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剩余百分比和酶动力学参数。结果:CAA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g/mL,定量下限为0.05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相对误差为-4.83%~8.94%,提取方法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孵育60 min时,CAA在大鼠、比格犬、人肝微粒体中的剩余百分比分别为(62.79±9.99)%、(64.07±11.59)%、(96.66±5.71)%;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半衰期(72.19、68.61 min)均显著短于人肝微粒体(364.74 min),清除率[0.019 2、0.020 2 mL/(min·mg)]均显著高于人肝微粒体[0.003 8 mL/(min·mg)](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CAA质量浓度的测定及体外代谢稳定性的研究。CAA在大鼠、比格犬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均差于人肝微粒体。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Fascin-1蛋白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集的术后结肠癌组织标本(癌组织) 60例、30例结肠癌癌旁组织(距离病灶边缘5 cm以内的正常结肠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catenin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癌组织的Fascin-1蛋白、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 67%、78. 33%均高于对照组的10. 00%、1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癌组织的Fascin-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 382,P 0. 05);癌组织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癌组织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侵及浆膜、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结论β-catenin与Fascin-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呈正相关表达,并且与肿瘤TNM分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