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0篇
  免费   1526篇
  国内免费   2348篇
耳鼻咽喉   176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2228篇
口腔科学   2920篇
临床医学   3035篇
内科学   1556篇
皮肤病学   601篇
神经病学   541篇
特种医学   8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59篇
综合类   6399篇
预防医学   801篇
眼科学   665篇
药学   1803篇
  19篇
中国医学   1200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710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720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678篇
  2015年   737篇
  2014年   109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442篇
  2011年   1715篇
  2010年   1497篇
  2009年   1473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311篇
  2005年   1496篇
  2004年   1281篇
  2003年   1212篇
  2002年   1003篇
  2001年   780篇
  2000年   582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 mm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bFGF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的100 U bFGF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CB-HRP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bFGF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bFGF的另一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2.
20 0 4 0 336 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 HMB- 45、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 1的免疫组化研究 /谭诚 (南京医大一附院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3,32(7) .- 376~ 378对吸疱法所取白斑皮肤以免疫组化染色识别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 1和 HMB- 45 ,以 Mias99彩色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图像分析阳性表达的强弱。结果白斑处黑素细胞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 .0 1) ,患者非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皮损处黑素细胞树突减少 ,平均为 3.4个 ,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残留黑素细胞各抗体呈强阳性染色。白斑毛囊之间…  相似文献   
73.
骨肉瘤多起源于骨组织的基质、骨膜或哈文氏间隙且骨膜深层者居多,是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发展快,是国内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75.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6.
前颌中缝牵张修复牙槽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用缝牵张成骨技术以组织再生的原理修复牙槽裂。方法 采用犬牙槽裂模型 ,牙槽裂形成术后 2周 ,于前颌中缝处安置缝牵张器 ,外张力 2 0 0g。牵张 2~ 3周 ,裂隙侧的前颌骨向侧方移动贴紧远中裂缘 ,用局部黏骨膜瓣修复牙槽裂隙。保持 2周后去除缝牵张器。临床观察、连续X线、头颅干骨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对照动物形成规则的牙槽裂 ,无自发骨性愈合。前颌中缝牵张后 ,裂隙侧前颌缓慢向裂侧上颌靠拢 ,2~ 3周与远中裂缘密切贴合。X线片示前颌中缝呈现由窄渐宽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后方 ,三角区域的骨密度逐渐增加。骨膜成形术后 3个月 ,原牙槽嵴缺损处骨质连续性完全恢复 ,且牙槽骨段在三维方向上均与对侧相同。前颌中缝恢复正常直线形态。结论 该牙槽裂模型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前颌中缝牵张诱导缝区新骨形成 ,一侧前颌向裂隙移位和局部骨膜成形可达到完善的牙槽裂修复。  相似文献   
77.
测试了3种新型L-品红成色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母体品红成色剂相比,L-品红成色剂能显著地减少在蓝光区的有害吸收;与工业用油溶性品红成色剂Ns相比,L-品红成色剂的一些照相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78.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dural graft prepared using porcine membrane in duraplasty. METHODS: Eighteen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n=4), B (n=4), C (n=5), and D (n=5) sacrificed 3, 14, 30 and 90 d after duraplasty, respectively. Each animal underwent bilateral parietal craniectomy behind the coronal suture and beside the midline to expose the dura, which was cut on the right side and substituted with the dural graft. The exposed dura on the left was kept intact as control. The rabbits were observed for WBC counts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before sacrifice by transcardiac formalin perfusion, respectively. The meninges and brain tissues were histologically examined after sacrifice. RESULTS: The WBC count varied little after the operation (P>0.05).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issue repair on both the implantation side and control side, without graft adhesion to the cortical surface. In group A, a large number of leukocytes were seen gathering on the lateral dura, suggesting acute tissue repair. In group B, endothelial cells cover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graft could be seen. Fibroblasts and fibrocytes were seen in the grafts between collagen fibers in group C, and in group D, fibroblasts and fibrocytes increased between the collagen fibers and the suture healed. CONCLUSION: The dura graft is safe and applicable for dural defect repair.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42℃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 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mmol/L);反应温度从65℃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80.
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腱细胞是肌腱的基本功能单位,它合成和分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维持肌腱组织的新陈代谢。目前,肌腱组织工程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种子细胞来源问题上。肌腱细胞是一种分化程度很高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增殖相对缓慢,尤其是经过多次传代后,肌腱细胞甚至丧失进入增殖期的能力。这是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的瓶颈问题。因此,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