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303篇
口腔科学   406篇
临床医学   1700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05篇
综合类   1078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355篇
  3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61.
磷酸钙陶瓷植入体内后其表面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是诱导成骨的先决条件。本实验在模拟体液 (Simu-lated body fluid,SBF)以人体骨骼肌组织的正常生理流率 (2 ml/ 10 0 m l· min)下 ,研究在动态 SBF中致密磷酸钙陶瓷表面形貌对类骨磷灰石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生理流速条件下 ,材料的粗糙表面有利于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 ,加大 SBF中 Ca2 +、HPO4 2 -离子浓度 ,类骨磷灰石层的形成速度加快。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材料的几何形貌对类骨磷灰石形成的影响 ,加深了对磷酸钙陶瓷在体内诱导成骨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2.
膨体聚四氟乙烯 (expanded polytetrafluroethlene,e PTFE)自 80年代后期以来成为一种新兴的面部充填材料。本文对 e PTFE的材料性能、生物特性、理化特性种类及临床应用技术和在口腔颌面部整形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磁学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诱人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并对近年来碳纳米管在生物大分子的修饰与特异性识别、细胞体外生长支架、植入性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传感器以及生物医学微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4.
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的应用和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可降解医用材料的应用和生物相容性四川省生物医学材料监测中心王定国,吴增树可降解性材料的发展许多聚合生物材料进入机体后,可释放不同分子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子。但这种释放不是真正的降解,而更多是聚合物添加剂的滤出或单体的解聚。早在60年代,Rober...  相似文献   
65.
研究生物工程活性角膜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猪角膜基质脱细胞并去除免疫源性物质形成网状半透明生物材料,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生物工程活性角膜基质。对复合物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附着情况及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活性角膜基质移植入新西兰兔角膜囊袋内.细胞用BrdU标记检测在体内移植过程中的存活及转归,不同时间观察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改建情况。结果显示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较好,细胞种植后可存活、黏附并增殖;移植区细胞可有BrdU阳性着色,4周后角膜开始透明,8周后角膜改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估人工髓核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皮内刺激试验、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内植入(360天)试验对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Ⅰ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对皮内无刺激作用,Ames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微核出现率为3.48‰,无致突变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无毒、对皮肤及肌肉、椎间隙无刺激作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对拟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及其供者,供受者为母子关系15例,父子关系10例。采集供受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SSP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HLA-DRB1位点,并计算母胎微嵌合阳性率。随机选取经巢式PCR-SSP证实嵌合阳性和阴性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患者各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重复检测,并与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这8例患者分别与其亲缘供者和HLA完全不相合无关第3人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并计算增殖指数(SI)。结果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可高达0.001%,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巢式PCR-SSP检测显示,在母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40%(6/15),而在父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0。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FISH技术相比明显增高,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8)和12.5%(1/8)。MLR检测显示,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SI分别为(0.949±0.023)、(1.320±0.095),嵌合阴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PBMC的SI分别为(1.133±0.036)、(1.245±0.069);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与嵌合阴性患者相比明显降低(P=0.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其对无关第3人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P=0.003)。结论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临床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8.
探索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与吸附白蛋白、肝素的新型血管支架材料氧化钛(Titanium Oxide,Ti-O)的血液相容性。(1)研制Ti-O,切割成薄膜;(2)Ti-O薄膜涂层白蛋白和肝素;(3)血小板(platelet,PL)吸附试验;(4)酶联免疫试验测FIG吸附量;(5)动物犬股动脉内植入涂层的Ti-O薄膜与对照试片Ti-O和不锈钢(Stainless steel,SS)薄膜。结果发现:Ti-O完全具有固定白蛋白和肝素的结构与性能,比未涂层的Ti-O能更一步减少PL和FIG的吸附,实验动物体内薄膜6个月后取出扫描电镜观察黏附的PL少,形态无改变,血管内无血栓,优于未涂层的Ti-O,更明显优于SS。Ti-O为N型半导体,不易接受FIG的电荷,并且与血细胞有相似的界面张力,决定生物材料Ti-O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Ti-O对白蛋白、肝素有极好的亲和力是因以化学键相结合,在血中进一步减少FIG和PL被涂层的Ti-O吸附。实验证明涂层的Ti-O有持久和稳定的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69.
冠脉内支架临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内支架是临床上预防PTCA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金属支架固有的血栓菜成原性和对血管壁组织的永久性刺激可导致院内心脏事件和再狭窄。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提出,血管内支架联合靶向药物传输离子照射或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的内皮细胞的种植支架、吱物可吸收缓释药物支架材料研制为临床冠脉内支架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
γ-干扰素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分别建立了四种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经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进行鉴定分析,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表面MHC分子表达,灭活肿瘤细胞体外刺激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产生。结果Southern及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IFN-γ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获得了正确整合和表达。FACS分析结果表明,IFN-γ基因修饰后人肝癌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强度显著增强,Ⅱ类分子的表达阳性百分率有显著提高。一些IFN-γ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在体外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能力有所提高。结论IFN-γ基因修饰可增强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为基因工程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