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83篇
  免费   3306篇
  国内免费   2736篇
耳鼻咽喉   349篇
儿科学   1730篇
妇产科学   612篇
基础医学   4677篇
口腔科学   577篇
临床医学   12102篇
内科学   7345篇
皮肤病学   866篇
神经病学   1093篇
特种医学   14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2824篇
综合类   20710篇
预防医学   4236篇
眼科学   422篇
药学   8718篇
  97篇
中国医学   6400篇
肿瘤学   2051篇
  2024年   429篇
  2023年   1636篇
  2022年   1378篇
  2021年   1682篇
  2020年   1590篇
  2019年   1775篇
  2018年   866篇
  2017年   1574篇
  2016年   1781篇
  2015年   1952篇
  2014年   2867篇
  2013年   2785篇
  2012年   3933篇
  2011年   4231篇
  2010年   3829篇
  2009年   3782篇
  2008年   4149篇
  2007年   4060篇
  2006年   3827篇
  2005年   3971篇
  2004年   3097篇
  2003年   2938篇
  2002年   2496篇
  2001年   2472篇
  2000年   1697篇
  1999年   1679篇
  1998年   1634篇
  1997年   1571篇
  1996年   1457篇
  1995年   1387篇
  1994年   1083篇
  1993年   711篇
  1992年   523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应.方法: 皮下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给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于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 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后, 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 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显著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hIL-3)基因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IL-3。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IL-3m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IL-3基因cDNA,通过T/A克隆法,首先构建pUCm-T/hIL-3,然后构建其真核表达型载体pcDNA3/IL-3。结果:pUCm-T/hIL-3内插入片段序列与hIL-3基因序列一致;pcDNA3/IL-3经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完成了hIL-3基因克隆和pcDNA3/IL-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和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核心蛋白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内核表达的意义 ,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 6 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将HCV蛋白抗原定位分布情况与患者临床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对其中 2 7例患者PBMC进行HCVRNA和HCVAg的平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HCVAg(core +NS3)阳性检出率为 77 2 7% (5 1 6 6 )。结果还证实 ,HCV核心蛋白均定位于胞核内 ,且呈强表达 ;NS3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内 ,呈弱表达。当进行HCVAg在PBMC内定位情况与患者临床状况比较分析时显示 ,病情较重患者PBMC内核心蛋白表达阳性率 (35 2 9% )明显高于病情较轻者 (5 88% ) (P <0 0 0 1)。结论 HCV核心蛋白在PBMC内核表达与患者临床状况相关 ,提示其可能是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指标 ,并可能在肝硬化和肝癌发生上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紫癜(ITP)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27例学龄前患儿和70例健康儿童进行巨细胞病毒-IgM(CMV)、单纯疱疹病毒-IgM(HSV)、风疹病毒-IgM(RV)和EB病毒-IgM血清学检查.结果 527例ITP患儿中,其中进行CMV检测的175例,阳性40例(22.86%),HSV116例,阳性14例(12.07%),风疹病毒104例,阳性10例(9.6%),EB病毒132例,阳性7例(5.3%),总阳性率为13.47%. 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个重要原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995.
IL-4对DC产生IL-12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 4 (IL 4 )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产生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p70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将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和IL 4的培养液中培养 6d ,加入成熟诱导剂脂多糖 (LPS )或TNF α、CpG ODN继续培养 2d以获得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和MHCII类分子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促进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ELISA法检测不同诱导剂诱导DC产生IL 1 2p70的能力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 1 2p35和p4 0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小鼠骨髓细胞在含GM CSF、IL 4和成熟诱导剂的培养液中培养后可以获得成熟的DC ,成熟DC高表达CD80和MHCII类分子 ,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LPS、CpG ODN、TNF α、PolyI:C在促进DC成熟的同时能诱导DC产生有活性的IL 1 2 ,IL 4对IL 1 2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RT PCR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诱导IL 1 2产生以及IL 4对其的促进作用与IL 1 2p35基因的转录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 - 8的体内行为 ,用 Bolton- Hunter法对 IL- 8进行 1 2 5I标记 ,并测定它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得到了 1 2 5I- IL- 8在小鼠血、心、肝、肺、肾、骨、脾等脏器中的分布以及它在血液中的快相半排期 T1 /2α为 0 .3 2 h和慢相半排期 T1 /2β为 8.0 1h。1 2 5I- IL- 8主要通过肾排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_8(IL_8)、肿瘤坏死因子_α(TNF_α)在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IRI)中的作用以及山莨菪碱 (654_2)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IRI模型 ,动态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IL_8TNF_α含量 ,以及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单纯肾缺血、再灌注1h肾组织中IL_8、TNF_α水平明显增高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两者逐渐下降至对照组水平 ;血清IL_8在单纯缺血和再灌注1h组呈显著降低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 ,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IRI各组肾系数、血清SUN和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654_2干预可使肾IRI4h组血清SUN、Scr及肾系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结论IL_8、TNF_α可能在早期肾IRI中起重要作用。654_2干预对早期肾IRI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 1 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为(31.6±4.3) ng/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2.3±5.6) ng/L(P<0.05),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5.9) ng/L(P<0.01);治疗前IL-4为(4.6±1.8) ng/L,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9±2.0) ng/L(P<0.05),治疗前IL-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7) ng/L(P<0.01)。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0.0%和90.0%(P<0.05),隐窝脓肿分别为48.0%和13.3%(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分别为(2.49±0.84)级和(1.31±0.75)级(P<0.01)。结论: SASP能明显逆转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和UC炎症黏膜的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999.
孙志国 《医学信息》2007,20(7):1296-1296
1病例摘要患者张××,女性,56岁,主因"发热13天,肢体运动障碍8天"入院。患者1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无头痛,偶有意识模糊,测体温39.5℃,在当地医院查体四肢淤点、淤斑,颈部抵抗,四肢活动自如。化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人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趋化因子配基受体对CXCL16/CXCR6的表达及免疫活性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6的表达,以探讨CXCL16/CXCR6在蜕膜免疫活性细胞募集中的可能规律.方法收集早孕期蜕膜组织,分离蜕膜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分析蜕膜基质细胞CXCL16和CXCR6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蜕膜CD56^+CD16^-NK细胞、CD56^+CD16^+NK细胞、NKT细胞、T细胞、γδT细胞、单核细胞CXCR6的表达.结果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高水平转录趋化因子受体CXCR6,低水平转录其配体CXCL16,但CXCL16和CXCR6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偏低.早孕蜕膜γδT细胞CXCR6阳性率为87.29%;CD14^+单核细胞CXCR6阳性率为47.71%;NKT细胞CXCR6阳性率为44.14%;T细胞CXCR6表达率为32.91%;而蜕膜两种NK细胞(CD56^+CD16^-、CD56^+CD16^+)几乎不表达CXCR6.结论人γδT细胞、单核细胞、NKT细胞、T细胞可能通过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6被募集到蜕膜局部并驻留,从而参与早孕期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