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79篇
  免费   11428篇
  国内免费   9900篇
耳鼻咽喉   1074篇
儿科学   2343篇
妇产科学   1833篇
基础医学   12895篇
口腔科学   2080篇
临床医学   19497篇
内科学   18458篇
皮肤病学   1585篇
神经病学   3819篇
特种医学   35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5篇
外科学   8491篇
综合类   45770篇
预防医学   11140篇
眼科学   1743篇
药学   20480篇
  277篇
中国医学   15681篇
肿瘤学   8165篇
  2024年   1915篇
  2023年   6300篇
  2022年   5150篇
  2021年   6110篇
  2020年   5599篇
  2019年   5879篇
  2018年   3194篇
  2017年   5015篇
  2016年   5123篇
  2015年   5666篇
  2014年   7532篇
  2013年   7525篇
  2012年   10250篇
  2011年   11022篇
  2010年   9500篇
  2009年   9215篇
  2008年   10827篇
  2007年   9477篇
  2006年   8282篇
  2005年   8678篇
  2004年   6492篇
  2003年   5591篇
  2002年   4341篇
  2001年   3927篇
  2000年   2834篇
  1999年   2337篇
  1998年   1933篇
  1997年   1759篇
  1996年   1606篇
  1995年   1341篇
  1994年   1104篇
  1993年   761篇
  1992年   636篇
  1991年   574篇
  1990年   472篇
  1989年   490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张哲铭  夏一涵  李耀宁  李晓东 《癌症进展》2021,19(24):2489-2493,2525
p21活化激酶4(PAK4)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的一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过参与体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等过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PAK4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PAK4在相关恶性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以期能为未来相关靶向药物开发及相关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丹青胶囊联合他扎罗汀倍他米松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门诊皮肤科就诊治疗的114例银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洗净患处,待皮肤干爽后,将适量本品均匀涂抹于患处,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丹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4、8周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损暗红、皮损肥厚、皮肤瘙痒、皮肤疼痛等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4、8周治疗组P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青胶囊联合他扎罗汀倍他米松治疗银屑病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有助于改善皮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麻杏甘石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STAT4、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建立30只COPD痰热郁肺Wistar大鼠模型,雌雄各半,30只模型大鼠不同笼喂养,称重,标记;随机分成3组:麻杏甘石汤组、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时选取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当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肺组织当中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治疗后,麻杏甘石汤组的巨噬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淋巴、中性粒、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麻杏甘石汤组的白细胞计数及其他分类细胞计数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蛋白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罗红霉素片对照组及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6蛋白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提示此次研究中的两种干预方式均能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的STAT4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对STAT6蛋白产生促进作用;且麻杏甘石汤组的STAT4及STAT6蛋白水平与罗红霉素片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麻杏甘石汤的效果跟罗红霉素片相当。结论:麻杏甘石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STAT4及STAT6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干扰IL-12/STAT4及IL-4/STAT6这两个信号通路对机体当中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对Th1的极化产生抑制作用,调节Thl/Th2细胞的失衡现象,降低由T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各种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47.
48.
49.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评估其在肛瘘及肛周结构显示中的优势。 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前瞻性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例肛瘘患者进行肛管磁共振(MR)检查,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获取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利用Fisher score算法计算瘘管及肛门括约肌的组织间分辨力Fisher值、脂肪与肛门括约肌间的Fisher值,评估融合图像中瘘管及肛周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改进的双刺激连续质量量表(DSCQS)对T2WI-FS、T2WI、增强3D-VIBE和T2WI-Fusion序列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 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T2WI与T2WI-FS的融合图像T2WI-Fusion。T2WI-Fusion、T2WI瘘管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6.46、3.31,T2WI-Fusion图像对瘘管的显示优于T2WI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T2WI-FS脂肪与括约肌间Fisher均值分别为10.61、2.45,T2WI-Fusion图像对括约肌的显示优于T2WI-FS序列图像(P<0.001)。T2WI-Fusion对瘘管与括约肌的图像质量评价总评分均高于T2WI-FS、T2WI、增强3D-VIBE序列(P<0.001)。 结论MRI图像融合技术同时具备T2WI及T2WI-FS的优势,无需增加扫描序列及扫描时间,且操作简单,花费时间短,显著提高病变及肛周解剖结构的对比度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