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1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建立人凝血因子Ⅷ中甘氨酸含量测定的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色谱柱内层析,以紫外检测器在254 nm波长处检测,用内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甘氨酸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甘氨酸在0.135 2-0.811 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实验中甘氨酸RSD值为0.23%;平均回收率99.73%,RSD值为1.03%;溶液稳定性检测中,供试品溶液放置0,2,4,8 h后分别进样,RSD值为1.2%。结论此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用于人凝血因子Ⅷ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2.
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腾  彭靖  吕尚军  吴炜  张勇  徐淑秀  彭曦 《重庆医学》2012,41(33):3476-3478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烧伤后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烧伤对照组(B组)、甘氨酸组(Gly组)。B、Gly组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2、24、48、72h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高能磷酸化合物(AMP、ADP和ATP)、血浆乳酸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烧伤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与C组相比,B组和Gly组大鼠心肌ATP及GSH水平大幅下降(P<0.01),而AMP、ADP、血乳酸水平则大幅上升(P<0.01);Gly组大鼠心肌ATP、GSH下降以及AMP、ADP、血乳酸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甘氨酸能改善烧伤后心肌有氧代谢,减少乳酸生成,有效降低烧伤后心肌受损程度,具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78-F0004
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癌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其葡萄糖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近日,Broad研究所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60种肿瘤细胞株,分析了肿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时,超过200多种肿瘤细胞消耗或释放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最小的氨基酸——甘氨酸在癌细胞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研究结果刊登在5月25日的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建立鹿角胶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4个氨基酸的分析和测定方法。方法:样品以6 mol·L-1盐酸于沸水浴水解1 h,蒸干,甲醇溶解,以苯酚-0.5%硼砂溶液(4∶1)为展开剂,硅胶G为固定相,茚三酮试液为显色剂进行TLC分析。样品以6 mol·L-1盐酸于150℃水解1 h,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后进行HPLC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为43℃;流动相A为乙腈-0.1 mol·L-1醋酸钠(7∶93),流动相B为乙腈-水(4∶1),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进行HPLC测定分析。结果:TLC能较好地鉴别出鹿角胶中的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HPLC测定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34μg(r=1.000),0.04~0.71μg(r=1.000),0.02~0.30μg(r=0.9998),0.02~0.37μg(r=1.000);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RSD=2.3%),97.8%(RSD=1.6%),100.8%(RSD=1.6%),97.9%(RSD=2.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鹿角胶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85.
兔Vx2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成像磁共振扫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靶向性超顺磁性长循环脂质体靶向探针,进行兔Vx2肿瘤磁共振靶向成像,评价小动物磁共振扫描序列及方法.方法 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短肽通过硫醚键连接在包封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的长循环脂质体表面,合成靶向性和非靶向长循环脂质体.流式细胞分析确定其受体亲和力.建立兔皮下荷Vx2肿瘤模型并进行磁共振靶向成像研究.对比不同磁共振扫描方法的区别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靶向超顺磁性脂质体对αvβ3整合素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P<0.01).该靶向造影剂能够在肿瘤内缓慢浓聚,给药后15 h达最大值.非靶向造影剂给药后2 h即达最大浓聚.磁敏感加权(SWI)扫描序列图像质量较好.动物摆位、给药剂量及匀场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结论 RGD-超顺磁性长循环脂质体能在肿瘤内特异性浓聚,并能够用SWI序列MRI扫描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86.
硫普罗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普罗宁为甘氨酸衍生物,其侧链上的游离巯基称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保护剂,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对抗各种肝损害,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改善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对加快乙醇和乙醛的降解与排泄,阻止甘油三酯在肝内的堆积和肝纤维细胞的增生有重要作用[1],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甘氨酸联合smad7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肝纤维化组(HF)、甘氨酸治疗组(G)、smad7质粒转染组(S)、联合治疗组(G+S).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分级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肝组织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病理分级各治疗组和IE常组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P<0.01);联合治疗组优于各单一组(P<0.05);Ⅲ型胶原的表达在HF组明显高于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Ⅲ型胶原的表达低于各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 甘氨酸联合smad7质粒转染对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88.
整合素为一类αβ异源二聚体膜蛋白,调节细胞外基质与胞内细胞骨架间的相互作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为整合素的结合位点,存在于多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中。整合素与RGD序列结合可调节多种细胞生理活动,RGD模体还存在于来自蛇毒和其他物种来源的多种毒素蛋白中,这些RGD模体毒素能够特异性抑制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从而成为整合素的强效拮抗剂。本文对整合素的结构与功能、去整合素作为整合素拮抗剂的结构特征做一综述,并对整合素和以RGD为模体结构作为潜在药物靶点的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9.
采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泳技术,分析了成年大鼠前包氏复合体(pre-Bot c)区自发放电神经元的放电类型及它们对微电泳甘氨酸(Gly)及其拮抗剂士的宁(Stry)的反应。在43只麻醉、自主呼吸大鼠的pre-Bot c区共记录到104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呼吸相关神经元(RRNs)54个,非呼吸相关神经元(NRRNs)50个;RRNs包括吸气神经元(INs,n=25)、呼气神经元(ENs,n  相似文献   
90.
在捧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中,以单一甘氨酸代替青霉素与溶菌酶进行细胞脱壁处理,以含0.3M蔗糖的普通肉汤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L-异亮氨酸产生菌A6在肉汤中培养至对数期,加入0.3M蔗糖和3%甘氨酸,继续培养8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达98%。原生质体经洗涤后的再生率为81.6%,不经离心洗涤直接涂皿的再生率为81.2%。A6菌株的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再生菌株的L-异亮氨酸产量高达14.3mg/m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