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简明  章保新  刘阳  喻红波 《武警医学》2017,28(9):882-884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致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对血清HSP72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6共14例EHS患者HSP72水平,并与新兵、老兵和一般中暑患者比较。结果 EHS患者组血清HSP72水平(132.34±15.38)ng/ml,明显高于一般中暑患者组(62.14±9.18)ng/ml,老兵组(41.85±5.34)ng/ml和新兵组(35.52±5.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EHS患者HSP72水平与其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31,P=0.016)。结论 EHS患者血清HSP72水平检测有助于EHS诊断与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安宫牛黄丸联合地塞米松用于热射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10月因热射病住院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及地塞米松.两组患者均治疗7d后评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2 h内体温及意识恢复时间,入院...  相似文献   
63.
<正>劳力性热射病(EHS)是指人体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或训练,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且患者体温均在40℃以上[1,2]。热射病物理降温方法多种多样[2,3],但不同物理降温效果之间目前国内无人进行观察与对比。笔者所在科于2009-07~2010-09对59例EHS应用不同降温方法者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热射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体温调节机制的紊乱以及加重的急性期反应导致体温升高至40℃以上,从而发生MODS。热射病一旦发生,高死亡率及持续的神经损害需要急诊或ICU处理。早期诊断、快速降温措施的实施及其他支持治疗可以减少热射病患者的死亡率。笔者现将一例热射病的成功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伴随全球气温不断变暖,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性急症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夏季屡见不鲜.热射病(heat stroke,HS)源于个体产热增加与自身散热能力的调节失衡,临床上将其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al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两种类型.CHS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或并发其他疾病者[1];而EHS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高强度的体能作业造成,也可能发生于寒冷的天气状况下,多发生于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军事人员[2].两种情况都可能致命,而且劳力型热射病是导致运动员死亡的第三大高危因素[3].近年来对于热射病的研究非常活跃,有研究发现女性耐热性较男性差,认为在制定热损伤标准方面应有所不同[4];还有研究发现热应激可增加直立性低血压的个体易感性[5],凝血酶原时间可作为劳力性热射病评价病情和预测预后的灵敏指标[6];王江挺等研究发现在其抢救的47例患者中,7月份有31例占66.00%,而同样高热的8、9、10月份则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与高热引发细胞应激反应促使机体合成热休克蛋白(HSP),HSP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等功能,从而使机体产生生理性适应高热环境有关[7].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方便、有效、深入地认识热射病.虽然目前热射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近年来对其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相似文献   
66.
中暑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症状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本文报道一例在高温季节,因无防护措施持续户外作业而引起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12h后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表现;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积极有效的救治策略、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对职业性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认识及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肝损伤是重症中暑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本研究拟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 Sal)对热射病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部分,将40只ICR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l对照组、热射病组、Sal干预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的改变。体外实验部分,分离和培养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以不同终浓度(80 μmol/L、160 μmol/L及320 μmol/L)的Sal预处理KCs 24 h,43 ℃±0.5 ℃热应激2 h。MTT [3-(4,5-dimethyl-2-thiazolyl)-2,5- 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释放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评估HMGB1的mRNA表达。应用细胞核/细胞质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印迹法观察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移的变化。结果 本实验条件下,动物实验部分,与空白对照组、Sal对照组相比,热射病小鼠肝脏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肿胀、透明或水样变性,伴随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明显升高;与热射病组相比,Sal干预能够缓解其肝细胞肿胀、透明或水样变性等病理改变并降低热射病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细胞实验部分,热刺激可诱导KCs上清液中LDH、MDA以及TNF-α释放,而随着Sal剂量的增加,可显著抑制热应激诱导的LDH、MDA以及TNF-α释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且Sal显著抑制热应激诱导的HMGB1表达和分泌,以及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易位。结论 Sal保护热射病小鼠肝损伤,可能是通过其抑制KCs的HMGB1表达和分泌,以及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易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某军校学员热射病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对学员68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籍贯、是否发生过热射病、发病时间、发病原因等。结果:北方籍学员热射病发病率为9.5%,与南方籍学员(6.9%)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前精神紧张影响睡眠的学员发病率为16.0%,非常显著高于训练前放松学员的6.1%(P〈0.01);带病坚持完成训练的学员发病率为18.5%,非常显著高于不能完成训练学员的1.5%(P〈0.01);体能不达标学员(不能完成负重5000m越野跑)发病率为19.5%,非常显著高于能够达标学员的5.3%(P〈0.01);未受过热射病相关教育的学员发病率11.1%,显著高于受过教育学员的5.8%(P〈0.05)。结论:精神紧张和身体不适仍坚持训练可导致热射病发病增加;接受相关培训可降低热射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热射病大鼠心功能损害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大鼠40只构建热射病模型,依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作4组,10只常规干预作对照组,红景天苷干预作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每组10只(4、8、32 mg/kg)比较4组大鼠心功能损害状况。结果:红景天苷剂量越大,大鼠心肌细胞膜电位、呼吸控制率与细胞膜通透性越高、大鼠心肌氧自由基越低(P<0.05);红景天苷组丙二醛(MDA)较对照组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对照组高,且红景天苷剂量越高,MDA越低、SOD越高(P<0.05);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显著肿胀,随着红景天苷剂量的增加,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减轻;红景天苷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MnSOD mRN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均较对照组高,且红景天苷剂量越高,PGC-1α、MnSOD mRNA越高(P<0.05)。结论:红景天苷在热射病大鼠干预中,有助于降低其心功能损伤程度,对心功能改善和呼吸控制率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且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其机制可能为上调PGC-1α、MnSOD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热射病(H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HS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和转归情况,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月;按照发病时状态和发病机制将HS分为劳力型HS组(n=71)和经典型HS组(n=9),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6)和死亡组(n=14),对影响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HS患者中,劳力型HS71例;经典型HS9例,其中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HS患者多集中在7~8月发病,其中7月41例(51.25%),8月26例(32.50%),9月13例(16.25%)。劳力型HS组体温≥40℃、休克、昏迷所占比例均高于经典型HS组(P<0.05);两组间抽搐、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及运动失调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典型HS组比较,劳力型HS组谷丙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钾均较低(P<0.05),D-二聚体、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钙均较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