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3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943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37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624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2608篇
内科学   196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457篇
特种医学   4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764篇
综合类   5655篇
预防医学   1339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5924篇
  18篇
中国医学   2732篇
肿瘤学   39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811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1125篇
  2011年   1271篇
  2010年   1137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529篇
  2007年   1382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346篇
  2004年   1104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851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535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于11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并伴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行走,并发现下肢腿部出现红色皮疹,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仍有间歇性发热,后入我院。经查T39·2℃,WBC18·4×109/L,N0·86,L0·14,HB139g/L,ESR25mm/h,ACT22  相似文献   
12.
TAFI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导致“罪犯”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原因.近几年的研究表明,A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凝血-纤溶调节系统密切相关.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不仅作为凝血和纤溶的联系纽带发挥抑制纤溶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参与炎症调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TAFI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AFI的生物学作用、基因多态性以及与AS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及重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胶原酶溶核术后,随着突出椎间盘的溶解和吸收,患者往往要经达3个月到半年的症状反复期才能达到疗效。最近,我科把射频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即获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此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精液中PAI-1含量与精液液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精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的含量,探讨精液的液化机制。方法分别检测门诊患者1h内不液化精液40例(A组)和1h内液化精液30例(B组)中PAI- 1的含量。结果A组PAI-1含量为(10.25±0.75)ng/ml,B组为(6.46±0.37)ng/ml,A组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液中PAI-1含量与精液液化时间的相关性r=0.362,P<0.01,呈正相关。结论精液中PAI-1含量升高,可导致精液液化时间延长,可作为检测精液粘稠度的一个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9~2003年间对CT或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胶原酶溶核术加术后硬膜外镇痛治疗,并与单纯施行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比较,观察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溶核术(POC)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及与其他微创治疗的对比。方法:采用细针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外双注射法。浓度选择45~55mg/L,O2盘内氧化用量40~90ml,盘外及椎间孔附近10ml,平均住院日5天。结果:共治疗602例,共1078个间盘,其中单间盘238例、双间盘255例、三间盘106例、四间盘3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17岁,随访3~24个月以上,优良率为87.9%。40%患者在治疗12小时内出现轻微不良感觉,24小时内自行缓解。与其他微创介入技术比较,突出优势为安全性极高,痛苦极小,操作简便、易掌握。投入成本及患者负担费用明显较低。结论:①经过前期小量病人试用后,近2年临床大量病人应用及观察研究。经皮穿刺臭氧溶核术(POC)非常适合作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首选方法;②基层医院开展此技术,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共收集本院2001-2005年70例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其中52例静脉溶栓,18例动脉溶栓,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溶栓前后及3个月随访的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同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静脉和动脉溶栓组溶栓前及溶栓30min后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迅速增加,溶栓前后分值有显著差异。1个月内颅内出血率为5.77%(静脉组)和16.67%(动脉组)。3个月时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溶栓后30min的评分有显著改善。结论:6h内动脉、静脉溶栓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死韩某(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因再发心慌、胸闷半月于某年2月15日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慌、胸闷症状好转。3月3日10时,死在输葛根素注射液后突发腰背部剧痛,解酱油色尿15ml,并感恶心、呕吐。连续查血常规m由入院时153g/L进行性下降至99g/L;尿常规BLD+++.PH6.0,出凝血功能示:APTT72.7s,TT85.8S,PT31.5S。INR2.45。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时40分患经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3日20时40分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义,遂委托本院对其进行法医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0.
自然铜炮制品熔出成分与矿物组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敏  牟树田 《中药材》1993,16(10):26-28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自然铜各炮制品水溶性成分。并应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各炮制品的矿物组分,从中找到了水溶性成分与矿物组分之间的一些规律,为探讨自然铜炮制原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