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235篇
中国医学   3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交设计法优化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木香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初试的基础上,以挥发油收率考察指标,以正交实验法确定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木香药材,破碎成1~3 cm小段,加水10倍量水,蒸馏提取10 h。结论本法为木香挥发油水提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工艺及包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的丹皮酚。方法以丹皮酚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氯化钠用量、提取时间作为考察的3个主要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包合工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24倍加水量,5%氯化钠,提取时间2 h;包合工艺中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确定为1∶6。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快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作为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该包合工艺可以提高丹皮酚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花苜蓿挥发油;以得到的紫花苜蓿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为指标,对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包合工艺进行优选;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产物进行定性鉴定.结果:确定了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0℃,搅拌时间120min,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6g∶1mL.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以高效地制备紫花苜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丁香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茄中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19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按相对峰面积计,其中含亚油酸为62.8%,总脂肪酸和其他酯约占72%。结论丁香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为开发利用丁香茄资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用GC-MS法分析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不同方法提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吴茱萸果实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测定,结合NIST05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采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峰面积。结果 3种不同方法提取吴茱萸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分别分离鉴定出57、51和38个组分,共有成分25个,其中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β-罗勒烯、α-蒎烯、β-芳樟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石竹烯、吉马烯、α-布藜烯和氧化石竹烯等。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得到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石竹烯、α-蒎烯、榄香烯及β-罗勒烯等成分时,能够达到同样的提取效果。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所需要的组分而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杯式法、电解法和红外法3种方法测量塑料薄膜水蒸气透过量的数据一致性。方法:采用厚度均匀的塑料薄膜,经杯式法、电解法和红外法3种方法测量其水蒸气透过量,等效检验评价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杯式法、电解法和红外法测量塑料薄膜的水蒸气透过量分别为7.03、7.02和6.99 g/(m2·day)。结论: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等效。这为多种方法测量塑料薄膜水蒸气透过量的实验室数据对比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橙花叔醇、(E)-β-famesene、α-farnesene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22种、油中特有成分共计13种、油水共有成分有101种。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主要特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熔点、表面张力、极性曲面、折射率呈负相关成分)、PC2(极化率、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呈正相关成分、水溶解度呈负相关成分)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芳香水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易产生"乳化"现象进而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肿节风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肿节风挥发性成分。结果: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59个色谱峰,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8.47%;SD-GC-MS共分离出59个色谱峰,鉴别出3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04%;2种不同前处理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结论:HS-SPME与SD联合GC-MS适用于分析不同类型挥发性化学成分,将两种方法联用分析肿节风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9.
<正>气候特点每年10月23日前后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为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  相似文献   
3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亮独活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测得挥发油含量是0.2%(v/w),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45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