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7篇
  免费   1914篇
  国内免费   921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607篇
口腔科学   620篇
临床医学   4238篇
内科学   3862篇
皮肤病学   251篇
神经病学   1567篇
特种医学   10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348篇
综合类   12085篇
预防医学   3886篇
眼科学   124篇
药学   11299篇
  89篇
中国医学   2235篇
肿瘤学   2519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649篇
  2022年   649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908篇
  2019年   1268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1263篇
  2016年   1322篇
  2015年   1516篇
  2014年   2616篇
  2013年   2504篇
  2012年   3187篇
  2011年   3488篇
  2010年   3097篇
  2009年   2845篇
  2008年   2689篇
  2007年   2265篇
  2006年   1997篇
  2005年   1964篇
  2004年   1654篇
  2003年   1562篇
  2002年   1176篇
  2001年   1099篇
  2000年   966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518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31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孙友霞 《海峡药学》2016,(9):159-161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以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44例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44例以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与凝血功能。结果用药后研究组PLT、PDW、MPV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P<0.05,FBG水平相比对照组并无明显区别,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0.91%相比于对照组68.18%改善提高,P<0.05。结论通过联合用药后,脑梗死患者PLT、PDW、MPV得到改善,疗效好转,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矽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86例矽肺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总结分析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为95.3%,高于对照组的76.7%,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区别,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检验各类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矽肺,患者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分析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组)4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脑梗死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疾病控制率及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也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脑血供等方面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癌组织血管新生能力和wnt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峰峰总医院肿瘤科诊治的宫颈癌并行放化疗后手术切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吉西他滨,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后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VEGFA、VEGFC、VEGFD及病灶与健康组织外因子蛋白1(wnt1)、wnt3a、wnt8、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VEGFA、VEGFC、VEGFD水平及健康组织Wnt1、Wnt3a、Wnt8、β-catenin水平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VEGFA、VEGFC、VEGF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灶组织Wnt1、Wnt3a、Wnt8、β-catenin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健康组织,实验组患者病灶组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吉西他滨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其血管新生因子和Wnt通路相关指标水平,进而降低其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分析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分为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氟哌啶醇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要优于氟哌啶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33-1534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关节痛发生率为2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水肿、胃肠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患者可提高疗效,但长期使用可引起患者骨密度下降,发生关节疼痛,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