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3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393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391篇
基础医学   407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1781篇
内科学   743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3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59篇
综合类   4576篇
预防医学   2183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266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942篇
肿瘤学   46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0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83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986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1006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091篇
  2005年   1265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02.
我院自 1 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共行甲状腺切除术 72例 ,在积累一定的手术经验基础上 ,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改用低位小切口 ;不离断颈前肌群 ;皮内缝合皮肤 ,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男性 9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 5~ 70岁 ,平均 2 3.3岁。腺瘤直径 3~ 5 cm,平均 4.5 cm,单侧多发腺瘤 4例 ,腺瘤位于双侧者 3例。根据瘤体大小、位置决定切口长度 ,一般切口长度 5 cm以内。1 .2 手术方法 病人作好手术前准备 ,在颈丛麻醉下 ,于胸骨切迹上方 1 .5~ 2 cm处做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后用电…  相似文献   
103.
内镜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经验。方法7例原发性或继发性甲亢,内镜经胸人路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0~260min,平均168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70ml。无喉返、喉上神经损伤,无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近期随访美容效果满意。随访1~12个月,平均5.1月,无复发,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在术后2个月时恢复。结论内镜治疗甲亢技术安全、可行。除常规手术前甲亢准备外,必须行CT检查确认腺体大小,确定残留腺体的大小和位置。  相似文献   
104.
早期诊断急性输入袢梗阻是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与防治文献已有较多报道。笔者自1989年1月至1999年6月,共诊治急性输入袢梗阻12例,现报告如下,并着重讨论其早期诊断问题。1临床资料全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0~74岁。术后1月~30年发病。临床均表现为上腹胀痛,进食后15~30分钟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入院时表现腹膜炎征象3例,巩膜黄染4例,上腹部饱满或触及囊性肿块7例。7例行X线检查,其中5例见中上腹或右上腹致密影,1例见多个液平。1例作胃肠钡餐输出袢通畅,输入袢不显影。7例B超检查发现胰下方扩张的长管…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从中枢发热介质的角度探讨野黄芩甙的解热机制。方法:本实验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及对家兔下丘脑和脑脊液中环磷腺甙(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静脉注射ET后80min,野黄芩甙 ET组家兔的体温明显低于ET组(P<0.01),表明野黄芩甙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野黄芩甙能抑制ET所致的下丘脑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和脑存液中cAMP含量的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的含量变化与体温变化之间至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野黄芩甙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治疗重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使用YA型电针痉挛治疗仪 ,对 6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连续两次发作 (试验组 )和单次发作 (对照组 )治疗 ,采用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临床显效率为 82 3 % ,对照组为 60 0 % ,试验组的疗效显著性地优于对照组 (χ2 =3 94,P <0 0 5 )。HAMD抑郁量表评定 :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均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分均值有显著差异 (t=5 .10 8,P <0 0 1) ;两组 4次发作治疗后总分均值比较试验组显效快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绝望感、认知障碍、迟滞因子分均值减低比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疗法见效快、疗效好 ,无明显副作用 ,是治疗重性抑郁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异黄酮对PC-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通过观察染料木素 (genistein,GS)、大豆甙元 (daidzein,DA)和黄豆黄素(glycitein,GL)对前列腺癌细胞 (PC- 3 )凋亡的影响 ,探讨通过膳食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可行性。方法 : 将 PC- 3细胞在 RPMI1 6 4 0培养液 (含 1 0 %小牛血清 )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及三种受试物各三个剂量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 ,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 HE染色法分析三种常见异黄酮类物质对 PC- 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 ,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 ,5 0μ mol/L GS、75μ mol/L DA和 75μ mol/L GL对 PC- 3细胞处理 72 h,二倍体细胞 (G1期细胞 )相对减少 ,亚二倍体细胞峰 (即细胞凋亡率 )逐渐增多 ,即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多 ;DNA凋亡片段凝胶电泳和细胞苏木素染色结果也显示 ,三种受试物能够诱导 PC- 3细胞凋亡 ,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 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黄豆黄素均具有诱导 PC- 3细胞凋亡的作用 ,这一结果提示 ,该类物质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9.
从毛绞股蓝「Gymastemma pubescens (Gagnep.)C.Y.Wu」全草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其中3个为:(1)a-菠甾醇(a-spinasterol),(2)商际黄素(ombuin),(3)邻苯二酚(pyrocatechol)。化合物(4)为一新结构达玛烷型皂甙,结构正在鉴定。  相似文献   
110.
高压氧下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32岁,患支气管哮喘病史6年余,病情反复发作。在病情未发作时行高压氧治疗。采用GYS-08型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0.2MP.(2ATA),升压时间20min,面罩吸纯氧30min,休息10min,再吸氧30min,减压30min,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在治疗前13次,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异常反应。当接受第14次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病人哮喘发作,自感胸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