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8篇
中国医学   307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实际上是中药材中各种不同化学成分浓度分布的一个整体表征。如何采用化学计量学多变量解析手段来简便且不失整体特征地表征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目前分析化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采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进行的定量鉴定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2.
中药枳壳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薇薇  招嘉文  彭维  林海丹  吴忠 《中药材》2002,25(10):714-716
对不同产地的枳壳药材样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获得了能体现枳壳药材共性、可对其进行有效鉴别的特征峰;并从中提取出能从整体上反映枳壳药材质量的数量化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对枳壳药材品质进行计算机辨识的新方法。本研究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63.
中药化橘红的化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辨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薇薇  林海丹  方铁铮  吴忠 《中药材》2002,25(8):554-561
对40个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化橘红样品HPLC数量化特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典型判别函数和Fisher判别函数,为化橘红的分类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4.
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总结有关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及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文献 ,综述不同方法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结果 :到目前为止 ,红外、紫外、裂解 高分辨气相色谱、GC-Mass总叠加质谱等被应用于中药的化学总特征的表现 ;基于体视学和计算机图像测试技术的图像定量分析 ,以及图形生成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的三维重建和显示技术被应用于中药组织的体视学参数的确定 ;误差反传等类型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也有重要的应用。结论 :化学模式识别、显微图像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质量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
俞华伟 《当代医学》2008,(2):140-141
大多数人认为新生儿不会说话,谈何心理呢?其实语言并不是心理活动唯-表现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如感觉向觉、模式识别、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等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1]等.  相似文献   
66.
人们对佐剂的期望不仅是提高抗体的量,还在于优化抗体的质及特异性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随着对佐剂作用机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提出了模式识别理论等新观点,本文试对佐剂机理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在线签名验证作为一种个人识别手段的可行性,並在深入分析本系统所采用的签名笔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签名过程个性特征的抽取手法及验证最佳■值的计算公式。实际签名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较签名的字形识别方法(如人工识别、计算机图象识别等)具有低的成本、高的正确率和便于在微机上实现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筛选策略的SMO(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改进算法,它能快速地筛选出绝大多数的边界支持向量和非支持向量,并将非边界支持向量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样本规模无论大小,这种策略都能使Keerthi的改进算法2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9.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纳米铜经口反复染毒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探讨纳米铜的毒作用特征,并寻找早期损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2只,每组6只分别经口给予溶剂羟丙甲基纤维素(1% HPMC),微米铜(200mg/kg),纳米铜(50、100和200 mg/ks),连续染毒5 d,核磁共振(NMR)分析不同时点收集的24 h尿液,并作血液生化分析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纳米铜200 mg/kg连续染毒5 d,大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肌酐和尿素氮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呈点状或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性坏死;毒性明显重于其余处理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纳米铜200 mg/kg染毒早期可诱导大鼠尿液中肌酐、牛磺酸和N-乙酰葡糖苷酶水平升高;染毒5 d,尿液中柠檬酸、乳酸和醋酸盐、糖、氨基酸和N-氧三甲胺水平明显升高,肌酐水平降低;纳米铜200 mg/kg组大鼠停止染毒一周,尿液代谢轨迹不能回到处理前状态.结论 肝脏和肾脏是纳米铜的靶器官,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纳米铜诱导肝肾损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代谢组学分析可作为纳米材料在体毒性评价的技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用理想点法多目标决策理论评价制剂质量的方法。方法:用理想点法建立相应的模型,对2001~2005年间抽验的维生素C片的检验数据进行加工,计算,得出质量评价结果。结果:理想点法和模式识别法评价维生素C片的质量,结果基本一致,但理想点法评价分级更细,计算简便,易于推广。结论:用理想点法多目标决策理论评价制剂质量可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