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125篇
中国医学   26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利用数码显微测量技术测量扶桑叶中显微结构的大小和显微常数.方法:采用Motic BA300数码显微镜,Motic DigiClass 1.2图像观察与拍照软件及Motic Images Advanced 3.2图像处理软件对扶桑叶粉末制片、表面制片或整体透化装片中的草酸钙簇晶的直径、栅表比、脉岛数、气孔数和气孔指数进行测量.结果:扶桑叶中草酸钙簇晶的直径为5-20 μm,栅表比为1:(3.6±0.4),脉岛数为(11.7±2.1)个/mm2,下表皮气孔数为(0.37±0.04)个/mm2,气孔指数为(16.19±2.61)%.结论:数码显微测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误差小、用时少的优点,可以在中药显微测量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2.
桑叶富含黄酮、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可药食两用,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早已在民间广泛应用。对桑叶的临床药用价值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进一步开发桑叶的多用途渠道,研制出对应的保健产品,更好地利用桑叶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桑叶水提物(MLE)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KS/JGpt-Leprdb/Leprdb(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FBG)值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桑叶水提物低剂量(MLE-L)组和桑叶水提物高剂量(MLE-H)组,每组6只;另设6只C57BLKS/JGpt同窝野生型(m/m)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8周。测定小鼠体质量、双侧肾脏绝对重量、FBG,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苏木素-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肾脏绝对重量、FBG、OG...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桑叶水提物(MLE)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脂肪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db/db小鼠按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桑叶水提物低剂量(MLE-L)组和桑叶水提物高剂量(MLE-H)组,每组6只;另设6只C57BLKS/JGpt同窝野生型(m/m)小鼠为正常组。二甲双胍组给予200 mg·kg-1二甲双胍溶液,MLE-L组、MLE-H组分别给予2、4 g·kg-1 MLE,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8周。测定小鼠体质量、皮下脂肪指数、空腹血糖(FBG)及口服糖耐量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ADPH氧化酶4(NOX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2DM小鼠经桑叶水提物给药后,空腹血糖水平、口服糖耐量水平(OGTT)、脂肪组织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以叶为入药部位的桑叶提取物及以花为入药部位的玫瑰花提取物与不同比例微晶纤维素混合的混合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并分别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粉体学性质评价手段,即逐步回归法与构建物理指纹谱法分析桑叶及玫瑰花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与压片成型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的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等不同方面的粉体学性质,以抗张强度-压力曲线斜率为指标评价其压缩成型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桑叶及玫瑰花与辅料的混合粉压缩成型性与粉体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粉体学性质的物理指纹谱,运用雷达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以阴影面积表示压缩特性。结果 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的压缩成型性与松密度呈正相关,与休止角、流动稳定性呈负相关。松密度对两种中药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影响最大;物理指纹图谱构建法表明桑叶4号混合粉与玫瑰花1号混合粉的压缩特性最好。结论 松密度是影响桑叶提取物混合粉与玫瑰花提取物混合粉压缩成型性的关键粉体学性质。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叶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脱氧野尻霉素(1)、fagomine(2)、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3)、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4)、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5)、1,4-dideoxy-1,4-imino-(2-O-β-D-glueopyranosyl)-D-arabinitol(6)、肌醇c(7).结论: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桑叶多糖、黄酮、1 - 脱氧野尻霉素(1 - deoxynojirimycin, DNJ)混合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桑叶混合物,4周后测定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等,观察肝脏、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桑叶混合物高剂量组具有明显降血糖效应,该组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敏感指数分别是模型组的59.8%、63.5%、30.9%及1.24倍(P<0.05),且与阳性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小鼠血清抗氧化酶T - SOD、GSH - Px、CAT活性分别是模型组的1.34倍、1.24倍、2.07倍(P<0.05),MDA含量是模型组的79.0%(P<0.05),且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 桑叶多糖、黄酮、DNJ混合物可能通过减轻糖尿病小鼠体内氧化损伤,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改善机体胰岛素效应细胞的抵抗作用,达到协同降血糖效应。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适于桑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的提纯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桑叶进行提取,活性炭脱色,再用醇沉法精制,并对脱色条件进行了考察;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用该法得桑叶多糖,硫酸蒽酮反应呈阳性,桑叶多糖的平均含量为8.95%(n=3),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6%.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工业生产;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桑叶多糖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9.
游元元  万德光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596-2598
目的采用LC-MS法验证川产桑叶是否"经霜为上"。方法建立LC-MS方法,对4棵桑树8~12月份采收的桑叶进行品质比较。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质谱采用ESI负离子电离方式。结果桑叶的总峰面积、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物质的峰面积在11或12月份达最大值。结论川产桑叶"经霜为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0.
桑叶总黄酮对高脂诱导大鼠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FML)对高脂诱导大鼠高血脂、高血糖的早期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桑叶总黄酮预防性给药,4 w后再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检测每组大鼠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其HE染色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桑叶总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显著降低,并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桑叶总黄酮具有预防肝组织脂肪变性的作用。结论:桑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调血脂、降血糖、抗氧化作用,可防治由高脂血症诱导的糖尿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