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0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4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523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43篇
特种医学   3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43篇
综合类   1554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782篇
  7篇
中国医学   289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对比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CT诊断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6例肝小静脉闭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依据Baltimore诊断标准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均进行CT诊断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对比其成像特点及肝小静脉闭塞病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CT成像显示患者肝密度实质较低,门静脉期肝右叶和肝左叶内侧呈现明显强化,似"地图"状;核磁共振成像T2WI呈"云絮"状,门静脉期时门静脉分支末端区肝实质片状强化。病理学诊断26例患者均为肝小静脉闭塞病。CT检出肝小静脉闭塞病比率为84.62%,误诊率为7.69%,漏诊率为7.69%;核磁共振成像检出肝小静脉闭塞病比率为80.77%,误诊率为11.54%,漏诊率为7.69%;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核磁共振成像各具有对应特征,对肝小静脉闭塞病检出率均较高,检出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配合水合氯醛镇静对提高婴幼儿MRI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婴幼儿800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0~1岁)和幼儿组(1~3岁)各400例,再将两组分别随机等分为4组:(1)未行睡眠剥夺组。(2)短时段睡眠剥夺组(0.1~0.5 h)。(3)中时段睡眠剥夺组(0.5~2 h)。(4)长时段睡眠剥夺组(≥2.0 h)。在睡眠剥夺后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比较各睡眠剥夺组及各年龄组的MRI检查一次成功情况。结果:婴儿组和幼儿组患儿长时段睡眠剥夺组的检查成功率最高,与未行睡眠剥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短时段睡眠剥夺组、中时段睡眠剥夺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法配合水合氯醛镇静在婴幼儿MRI检查中可以增强镇静效果,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医生的触摸"成为奢侈品 日前,香港屯门医院发生了一起医疗事故.一名患者因头部外伤被送至该院进行急救.经为其做脑部扫描检查,医生未发现该患者的颅脑存在异常.然而两天后,这名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第三天,该患者因脑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医生坦言,入院当天这名患者的脑部就已有出血的现象,无奈急诊时颅脑出血量较小,"高科技"查不出来.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临床中,日增月益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出现冠状动脉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的状况,而识别存活心肌,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在分析了众多国内外介入专家对存活心肌的临床检测手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取心脏彩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对存活心肌的对比研究的观点,结合我院心血管科的临床实际,在三者对比研究检验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课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MRI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断,评价其临床意义,提高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 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32例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SE序列观察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有边缘较为清楚的等T1等T2信号,同时在其中有一些不等的短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观察显示,在T1及T2的中高信号区域,出现了信号缺失的表现.结论 对于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MRI在对其诊断方面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脂肪抑制序列的敏感性最高,可以认为MRI是诊断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一项比较重要同时效果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6.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也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东方人发病率较西方人高.临床上以上腹痛、黄疸及右上腹肿块为主要表现,称为胆总管囊肿三联征.本病一旦确诊,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目前虽然临床检查手段逐渐增多,但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成年患者临床上屡有误诊者;部分患者因腹痛、间歇性黄疸等反复就诊于消化内科等内科科室.我们对确诊的成年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进检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半月板撕裂和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9例半月板撕裂及50例交又韧带断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予以核磁共振及关节镜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性为86.2%,诊断交叉軔带断裂的准确性为96.0%,与关节镜检查结果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半月板撕裂和交叉韧带断裂的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与对比度均较高,可将关节整体结构及韧带、半月板损伤等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螺旋桨采集技术扩散加权成像(PROPELLER DUO DWI)+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直肠癌患者65例,均进行MRI及DW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与常规MRI+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及准确率。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常规MRI诊断T1~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10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T1~T2期37例,T3期21例,T4期7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总准确率为92.3%(60/65),高于MRI[80.0%(52/65,P<0.05)]。结论与MRI常规序列比较,PROPELLER DUODWI技术+常规MRI在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中准确率更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对患者影像学检查,比较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组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随机分成CT检查组与核磁共振检查组各44例。结果CT检查组结果显示24例患者确诊,占CT组总人数的54.55%;核磁共振组35例患者被确诊,占该组总人数的79.55%,核磁共振组明显高于CT检查组(P〈0.05)。结论 CT与核磁共振相比,核磁共振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2-124
目的:分离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中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依次采用50%乙醇回流提取、大孔吸附树脂、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ODS中压反相柱和Sephadex LH-20对马齿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最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制备和结构鉴定。结果:1H-NMR、13C-NMR、DEPT、HR-ESI-TOF-MS及二维HSQC、HMBC、NOESY、COSY的核磁共振图谱解析,得到化合物命名为5-羟基-3,4-二甲基-5-戊烷基-2(5H)-呋喃酮,即羟基二氢博伏内酯。结论:羟基二氢博伏内酯为在马齿苋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