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32篇
  免费   4336篇
  国内免费   3875篇
耳鼻咽喉   285篇
儿科学   238篇
妇产科学   234篇
基础医学   3536篇
口腔科学   796篇
临床医学   6330篇
内科学   5521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1076篇
特种医学   17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3032篇
综合类   16820篇
预防医学   6438篇
眼科学   478篇
药学   6737篇
  70篇
中国医学   7737篇
肿瘤学   1025篇
  2024年   667篇
  2023年   2197篇
  2022年   1621篇
  2021年   1674篇
  2020年   1540篇
  2019年   1509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1190篇
  2016年   1441篇
  2015年   1675篇
  2014年   2395篇
  2013年   2382篇
  2012年   3353篇
  2011年   3688篇
  2010年   3342篇
  2009年   3271篇
  2008年   4189篇
  2007年   3322篇
  2006年   3137篇
  2005年   3290篇
  2004年   2472篇
  2003年   2124篇
  2002年   1535篇
  2001年   1386篇
  2000年   1297篇
  1999年   1129篇
  1998年   969篇
  1997年   870篇
  1996年   805篇
  1995年   647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441篇
  1992年   347篇
  1991年   327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上颌第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受为分析,颧区垂直骨内种植和斜向骨内种植的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法对比研究,螺纹牙本质钉的同位力测试,复合矫治弓丝矫治错位牙的受力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2.
细胞凋亡与冠心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自我解体的过程,心肌细胞凋亡常见于冠心病,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有两种途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扩大。凋亡由促凋亡和抗凋亡刺激因素、细胞内凋亡信号激活剂和抑制剂所调节。心肌细胞凋亡的治疗靶标为抑制促凋亡因素、破坏凋亡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和瓦解凋亡信号。  相似文献   
53.
慢性二尖瓣返流(MR)和心力衰竭(HF)狗模型的心脏传导发生改变,动物对心房颤动(AF)的易损性提高。Rotigaptide(ZP123)增强缝隙连接的传导,改善细胞-细胞间的偶联。作者观察Rotigaptide对MR及HF狗模型的心房传导和AF易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50%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是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使其发病率升高,产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包括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管壁弹性下降等。肾功能不全导致和促进冠状动脉钙化,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5.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预适应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是一种多元性细胞防御现象 ,即经过短暂的缺血刺激 ,使心脏对随后类似的刺激产生保护作用[1] 。这种作用在缺血后数分钟即可出现 (第一保护窗口 ) ,持续时间不足 3小时 ;2 4小时后又出现一次较长的保护作用 (第二保护窗口 ) ,可持续 3~ 4天 ,有助于防止发生心肌顿抑或心肌梗死 ,因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已有大量研究证明 ,这种保护作用与内源性一氧化氮 (NO)有关 ,并指出NO在此保护过程中担任双重角色 ,起初起触发作用 ,随后在整个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本文就NO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体外从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2种不同方法,建立研究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作用的2种不同实验模型。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10-8mol/L LTB4和25μg/LM-CSF刺激下,经过2周的直接诱导分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RAFLs共培养,加入10-8mol/L LTB4和25μg/L M-CSF,经过3周的间接诱导分化,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样细胞(OCL)。结果通过直接分化和间接分化均可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结论2种不同实验模型能分别用于研究细胞因子对破骨细胞的直接和间接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7.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4):359-359
美国纽约医学院DeLuca等报告,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未识别的心梗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Am J Cardiol 2006,98(8):1045]。  相似文献   
58.
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疾病非降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s,HRI),又称他汀类药物,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近来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无法单用降脂来解释,于是许多学者提出了HRI具有非依赖降脂的肾  相似文献   
59.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在青少年中发病较为普遍,且病因至今未明,成为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鸡、兔、大鼠等动物的脊柱侧凸模型,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就多年来脊柱侧凸模型建立情况及当前病因学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藉此对今后的实验开展工作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0.
“隐性心肌缺血”又叫做“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顾名思义,是指在客观上有心肌缺血的证据,但是患者却没有十分明显的心脏不适感觉(包括胸闷、胸疼、心慌等)。而事实表明.这种不被患者所关注的心肌缺血.往往潜藏着发生急性心脏意外事件的危险性,如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