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5篇
  免费   1178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648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399篇
内科学   1035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186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96篇
综合类   2373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965篇
  9篇
中国医学   268篇
肿瘤学   809篇
  2024年   263篇
  2023年   983篇
  2022年   837篇
  2021年   885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检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核心结合因子(CBF)受累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同时对I-FISH与常规染色体G显带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在骨髓形态学初筛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核型分析,应用I-FISH对患者可能受累的CBF相关靶基因进行检测,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MRD监测。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CYTOCELL公司提供的3种探针(AML1/ETO易位探针、MYH11基因断裂点双色探针和ETV6/AML1易位探针)的正常分界值分别为4.13%、1.95%和2.12%。(2)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15例患者中有6例伴有潜在累及CBF基因的染色体异常,其中8例AML-M2中5例伴t(8;21),2例AML-M4EO中1例伴inv(16),5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未检出相应的异常。I-FISH检测15例患者发现有12例累及CBF基因,其中8例AML-M2患者均为AML1/ETO融合基因(+),2例AML-M4EO病人CBFβ/MYH11融合基因均为(+),5例儿童B-ALL中2例ETV6/AML融合基因(+)。(3)3例AML-M2患者中2例MRD阳性;2例M4E0患者治疗后MRD监测结果均阴性;2例B-ALL患者1例阴性,1例阳性。结论I-FISH较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累及CBF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联合应用这两种  相似文献   
42.
超声在肝脏微小占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品质超声仪的普及,尤其是近几年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肝内微小占位病变(直径≤2cm)的检出率及病变性质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超声技术在微小肝癌的诊断及局部微创治疗和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3.
44.
LightCycler实时定量PCR与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ghtCycle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由微体积荧光检测仪和PCR热循环仪组成,PCR热循环时通过热空气对玻璃毛细管加热,能够使温度迅速发生改变(以20℃/s升高或降低),在扩增的同时进行荧光定量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精确、敏感及可靠等特点。本文对实时定量PCR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和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检测和对比癌症病人及良性病患血中的癌胚抗原mRNA(CEAmRNA)水平,探讨CEAmRNA在肺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微小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人静脉血CEAmRNA。结果 36例肿瘤病人CEAmRNA阳性率为38.89%;30例非肿瘤病人均为阴性,两组差别有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期肿瘤患的CEAmRNA阳性率(50.0%)明显高于Ⅰ~Ⅱ期患的(16.67%),尽管二之间的差别无显的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癌症患血中CEAmRNA阳性率显高于非肿瘤患;CEAmRNA检测对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静脉血CEAmRNA-RT-PCR检测对于肺癌等肿瘤的微小转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6.
2002年8月24日~9月1日,我院学员宿舍楼因公共水龙头被污染导致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90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物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方法。方法采用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CPC复合物作为支架材料,将rh—BMP与CPC液相混合,再与兔骨膜成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复合培养,制成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将人工骨移植到兔骶棘肌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进行Masson三色法组织学观察、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观察其骨化及血管化情况。再将兔的桡骨制成骨缺损模型,用组织工程人工骨进行修复,于术后4、8、12周摄X线片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肌袋内成骨实验,除4周时A组与B组的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时间段两组的新生骨面积及新生血管面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骨缺损实验,A组新骨形成的速度、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CPC复合物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利于组织工程骨快速完成骨化及血管化。  相似文献   
48.
周鹏  李军锋  秦红  韩骅 《医学争鸣》2003,24(20):1828-1831
目的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MINT(Msx2 in teractingnucleartargetprotein) F1片段相互作用的分子 ,对MINT转录抑制的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以Mint F1片段 (1~ 36 5氨基酸残基 )连入载体pGBKT7构建的质粒为诱饵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人淋巴结cDNA文库进行筛选 ,并分析所获得的阳性克隆 .结果 :从 6× 1 0 7个克隆中共获得 1 2个不重复的阳性克隆 .经序列分析 ,得到 3个有意义的基因 ,分别为人小核RNA 蛋白复合体多肽G(SNRPG)、癌基因Vav和人微球蛋白 1 (MCRS1 ) .结论 :从筛选到的这 3个分子的定位与功能来看 ,MINT分子的N端片段可以与小核RNA 蛋白复合体 (snRNPs) ,Vav,MCRS1和RBP Jκ等相互作用 ,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调控细胞周期 ,并可能影响RNA的加工与处理  相似文献   
49.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微小局灶性病变(最大径≤2cm)的实时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5个≤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及常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恶性和不能确定,最终诊断经病理学、同期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并随访10~30个月。结果:恶性肿瘤65个病灶,良性病灶140个。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0%、90.5%及88.5%,常规超声分别为40.0%、47.6%及42.6%。病灶动脉期高增强及门静脉期或延迟期低增强为诊断恶性的重要指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诊断肝脏微小(≤2cm)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诊实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术前诊断9例(25%),术中冰冻切片诊断22例(61.1%),所有病例经石腊切片确诊,与良性结节并存20例。随访5个月至8年,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复发1例。结论重视术前彩超及术中冰冻切片可减少本病的漏诊,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