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9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75篇
中国医学   79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对延胡索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为延胡索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延胡索大小分档,测定延胡索去皮组、表皮组和原药材6种生物碱含量,并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延胡索去皮组、原药材和表皮组生物碱含量比较,表皮组生物碱含量最高,原药材次之,去皮组最低。指纹图谱中,各部位化学成分组成无明显差异,但表皮组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产地加工时,要提升清洗设备和工艺,避免表皮中化学成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32.
《中南药学》2017,(3):355-35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殃芪巴布剂中野黄芩苷、党参炔苷和延胡索乙素含量。方法采用Thermo-ODS-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三乙胺调p H=6),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5 nm(野黄芩苷0~10 min),270 nm(党参炔苷10~18 min),280 nm(延胡索乙素18~28 min);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野黄芩苷在0.08200~0.8200μg、党参炔苷在0.1219~1.219μg、延胡索乙素在0.020 01~0.2001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n=6)为97.6%、97.9%、97.0%,RSD分别为0.74%、1.1%、1.1%。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行,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殃芪巴布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3.
《中成药》2017,(9)
目的研究分子印迹复合膜在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中的应用。方法以偏聚乙烯微孔滤膜为载体,左旋延胡索乙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分子印迹复合膜,并进行渗透试验。再应用自制左旋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整体柱考察其拆分性能。结果左旋延胡索乙素、致孔剂(氯仿)、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最佳比例为1∶10∶5∶20,所得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左旋延胡索乙素的渗透率高于右旋延胡索乙素。结论分子印迹复合膜对延胡索乙素具有一定拆分能力。  相似文献   
34.
李燕  张伟  钱坤  董杨  杜国辉  杨奇 《中国药师》2015,(9):1619-1622
摘 要 目的: 建立蒲药灌肠液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0~14 min)和281 nm(14~25 min),柱温:30 ℃。结果: 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延胡索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840~198.400 μg·ml-1(r=0.999 6)、20.520~205.200 μg·ml-1(r=0.999 8)和10.040~100.400 μg·ml-1(r=0.999 7),回收率分别为98.8%、98.6%和98.9%,RSD分别为1.4%、1.6%和1.3%(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蒲药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痹散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DIONEX-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0m 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300nm。结果延胡索乙素在10.4208-74.1385μg表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143%,RSD=0.6623%。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且重复性好,可用于骨痹散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本文介绍威灵仙白芨延胡索甘草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并组成威白延甘合剂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首先向读者介绍威灵仙白芨延胡索及甘草的中医传统的药性、药理及近年的新药理学发现.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药理与病理生理的关系.介绍了处方组合(威灵仙20g、白芨20g、延胡索12g、甘草20g)及合并用药,副作用等问题.结果治疗效果大都为社区内机关厂矿及居民的门诊观察患者以及治疗后的反馈及少数住院重病患者观察所得.其中一胃溃疡大吐血患者,经用本方加止血芳酸静注,治疗3d吐血止、黑便消失、大便潜血反应浅阳性、痛止,1mo后出院,嘱其注意饮食,已观察2+a余未再复发,近钡餐透视,龛影消失.结论威白延甘合剂,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观察结果:对急性活动期的病变效果最好,对重度萎缩性胃炎治疗效果见效较慢.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其治疗效果肯定,可与现代其他胃病药物比媚.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纳米混悬剂(tetrahydropalmatine nanosuspension,THP-NS),对其形态和晶型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和制剂稳定性。方法以25 mL螺口玻璃瓶作为研磨室,以磁力搅拌装置作为动力来源,构建微型化介质研磨设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THP-NS的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优选,得到最佳制备处方:延胡索乙素固定为0.8 g,羟丙甲纤维素E5(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E5,HPMC-E5)40 m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10 mg作为THP-NS的稳定剂联合使用,蒸馏水0.01 L;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制备工艺中的研磨介质体积、研磨转速以及研磨时间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磨介质体积为10 mL,研磨转速为1 600 r·min~(-1),研磨时间为4 h。结果以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3批THP-NS样品的粒径均在200 nm左右,多分散度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均小于0.2,在稳定性考察中其平均粒径波动也均在30 nm内;而在其体外溶出考察中,THP-NS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5 min即可溶出(95.91±2.09)%,体外溶出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的粗混悬液。结论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THP-NS,为NS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8.
薛楚  刘思雪  黄芳 《药学研究》2019,38(5):290-294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既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同时也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预警。尽管阿片类药物具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及成瘾性,但目前该类药物仍是治疗严重急慢性疼痛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整理了具有镇痛功效的罂粟科植物罂粟、延胡索和岩黄连,从古籍记载、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更科学地发掘具有镇痛强,成瘾性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延胡索、乌药、金铃子散、小活络丹对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效果。方法:将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3)、生理盐水组(n=13)、延胡索组(n=16)、乌药组(n=10)、金铃子散组(n=20)、小活络丹组(n=7),共6 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造模,于造模后第4 天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延胡索组、乌药组、金铃子散组、小活络丹组大鼠均按剂量12 g·kg-1 给药,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天。从开始给药起,每隔1 天测定其热痛阈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延胡索、乌药、金铃子散、小活络丹各组大鼠给药后热痛阈值均升高,金铃子散的效果稍微优于延胡索,乌药、小活络丹效果较差。结论:延胡索、乌药、金铃子散、小活络丹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均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中金铃子散的镇痛作用较强且起效快,其次为延胡索,乌药和小活络丹对该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