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梅  方国民 《安徽医药》2007,11(9):787-787
目的观察白蛋白加头孢唑啉钠粉剂外涂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和使用安全。方法将54例因病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病人随机分为白蛋白加头孢唑啉钠治疗组(27例)与硫酸庆大霉素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白蛋白加头孢唑啉钠和硫酸庆大霉素的外用治疗,每日1~2次,进行2周的临床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加头孢唑啉钠治疗组明显优于硫酸庆大霉素对照组。结论白蛋白加头孢唑啉钠粉剂外涂治疗压疮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因出现"乏力、头痛、咳嗽、发热"3 d,在个体诊所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治疗3 d后,症状无明显减轻来我部卫生所就诊。查体:体温37.8℃,双侧颌下可触及5个约蚕豆样大小肿大的淋巴结,压痛阳性,咽部充血,双肺部可问及湿性音,X线胸片提示双肺下野呈节段性斑片状侵润阴影[1]。  相似文献   
73.
王春霞  兀威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70-1270
患男,21岁, 农民,因"发热5d"就诊.5d前无明原因开始出现发热, 测体温为38.8℃,持续性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疼痛、盗汗、皮疹等症状.当地诊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点"头孢唑啉钠"及"病毒唑"治疗4d无效来我院.  相似文献   
74.
头孢唑啉钠在国内各级医院应用非常广泛,但本品结构中含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易水解降低效价,特别是输液中常用药物配伍使用的稳定性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本品与氢化可的松的配伍进行了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75.
76.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于2006年1月14日在门诊就诊,既往无明确的药物过敏史。给予头孢唑啉钠5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炎琥宁16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输液第2天病人出现颜面部发痒、脱皮、局部皮肤发红。第3天后陆续出现大面积脱皮,最后发展至全身脱皮,以剥脱性皮炎、药物过敏入院。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在贮运过程中,各种影响澄清度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用光照试验、室温放置试验、加速试验和胶塞影响试验,按照中国药典提供的方法进行检验,同时用紫外吸收法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光照试验、室温放置试验、加速试验对澄清度影响较小,胶塞试验对澄清度有较大影响。结论影响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澄清度检查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是胶塞。  相似文献   
78.
三类六种头孢类抗生素在三种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平  林勇  曾健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21-2922
目的:研究三类六种头孢类抗生素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和葡萄糖氯化钠大容量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15℃、25℃下,于0、0.5、1、2、4小时依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三类六种头孢类抗生素在不同注射液中4小时内稳定性均较好,外观和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使用可根据病情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79.
以甲硝唑为基础配伍的2组抗胆道感染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言才  方焱  屈建 《安徽医药》2003,7(1):10-13
目的 探讨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甲硝唑G)与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配伍的稳定性及贮存期。方法 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的含量 ;用经典恒温法、留样观察法考察甲硝唑G 头孢唑啉钠及甲硝唑G 头孢曲松钠配伍液的含量、pH值及外观的变化。结果 甲硝唑、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2 0 1~ 2 0 0 8mg·L-1、5 0 7~ 30 4 2mg·L-1、4 0 3~ 2 0 16mg·L-1;平均回收率依次为 (99 5 8± 1 6 3) %、(99 78± 1 2 3) %、(99 93± 0 96 ) % ;70℃ ,8h内的热分解产物不干扰测定。恒温加速试验时 ,配伍液中甲硝唑稳定 ;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降解均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 ,2 0℃的T0 9分别为 2 6 0 8d和 6 0 7d ,T1/ 2 为 171 5 4d和 39 95d ;溶液颜色有随温度、时间递增而加深的趋势。室温 (2 0℃±1℃ ) ,0~ 12 0h内留样观察 ,配伍前后药物残存率 >95 % ,pH值、外观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高温 (5 0、6 0、70℃ )下 ,甲硝唑稳定 ,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随温度、时间递增而逐渐降解 ;室温下 ,0~ 12 0h内 ,2组配伍液的含量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5 % ) ,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 ,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药厂头孢唑啉钠粉针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蓉  张大萍 《安徽医药》2003,7(1):36-37
目的 测定不同厂家头孢唑啉钠粉针的含量,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6家药厂有2家药厂的头孢唑啉钠粉针的含量不合格。结论 各药厂的样品含量之间差异有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