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7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构建正常和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及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张、闭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系统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正常志愿者和单侧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各1名,采用CT和MRI两种扫描方式,按照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的姿势进行扫描,应用Mimics和Geomagic软件平台,建立正常的与病理的颞下颌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同时,患者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治疗后,模拟关节盘复位手术后分别进行闭口位与最大张口位姿势的扫描与重建。结果建立了正常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术前的、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后的、模拟关节盘复位的4组个体化三维可视模型。结论基于CT、MRI扫描和Mimics、Geomagic三维重建能够实现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关节腔内注射和模拟关节盘复位的个体化三维可视建模,对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生物力学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人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C端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hemopexin domain,PEX)的原核表达条件、透析复性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高表达的活性蛋白.方法 将构建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his-MMP9-PEX转化至大肠埃希菌菌株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产生包涵体蛋白,探讨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时间、不同菌液密度值对目的 蛋白表达产量的影响;盐酸胍裂解包涵体,采用NI-NTA进行纯化,对纯化蛋白的透析复性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明胶酶谱的方法检测MMP9-PEX的活性.结果 经纯化透析复性后蛋白的纯度在95%以上,复性回收率为36.86%.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MMP9-PEX的原核表达、透析复性条件,获得了有活性的MMP9-PEX蛋白,为进一步研究MMP9-PEX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针对性康复干预在闭合橇拔辅助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踝上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难复性肱骨踝上骨折患儿281例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采用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干预)123例与观察组(针对性康复干预)158例。干预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依从性、满意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47%,明显高于对组的91.05%(P<0.05)。干预后,2组肘关节屈曲较干预前增加,伸直活动度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肘关节屈曲明显大于对照组,伸直活动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1.26%,对照组为6.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康复干预可促进难复性肱骨踝上骨折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期间患儿依从性,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式的疝环填充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对照组稍短。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利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是可行的,符合文献报道,即较传统开放式疝修补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采用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与扩张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另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扩张术,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患者张口度与疼痛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与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灌洗组患者的平均张口度增加11~34mm,达正常水平;扩张组的平均张口度增加6~29mm,仍处在张口受限的水平。两组患者张口度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疼痛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与扩张术均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缓解疼痛。灌洗术的疗效较扩张术的疗效显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治疗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创伤小到创伤大的顺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评价关节镜手术加或不加(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方法一组(40例)应用关节镜手术(灌洗加松解术)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另一组(40例)则在关节镜手术后配合(牙合)垫治疗.结果随访2年,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法)疼痛缓解程度均值分别为1.8、 2.5, 6个月时分别为3.2、 4.8, 1年时分别为5.6、 5.8, 2年时分别为6.0、 6.2;张口度增加均值分别为3个月时5.6 mm、 7.8 mm, 6个月时为8.2 mm、 9.7 mm, 1年时为9.4 mm、 9.8 mm, 2年时为9.7 mm、 10.2 mm,其中术后3、6个月时疼痛及张口度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年、2年时疼痛、张口度改变对比均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并行(牙合)垫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短期疗效(3~6个月)较单纯采用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效果好,而术后1~2年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方法。方法:将4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病患者分成3组,即[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将3种治疗方法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指数: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改变值,[牙合]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P〈0.05),关节灌洗组与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组治疗前后开口度的改善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优于[牙合]垫治疗组(P〈0.05)。结论: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关节灌洗术联合[牙合]垫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牙合]垫治疗或关节灌洗术,同时,关节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显效方面优于[牙合]垫。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难复性肠套叠患儿的治疗经过,探讨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69例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手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出院随访5月-5年无一例肠套叠复发,其中4例患儿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难复性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后肠套叠复发一直困扰着小儿外科医生,我们从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式中得到启发,将末端回肠系膜固定术用于难复性肠套叠手术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9.
临床上,撑口训练已经普遍应用,包括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开口度的恢复、部分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的改善、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术后张口受限的改善。2007年1月-2008年8月,我们对接受撑口训练的3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以探讨撑口训练在改善不同原因张口受限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纯化以及复性的条件,以提高其复性效率,为后续融合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做准备。方法:表达、提取并纯化包涵体形式的融合蛋白PTD-NFATminiDBD-eGFP,分别用稀释复性、透析复性、柱上复性的方法,对融合蛋白进行复性,分析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包涵体复性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的穿膜活性。结果:3种复性方法得到的融合蛋白复性率依次为:柱上复性得率最高,其次是透析复性,稀释复性得率最低。柱上复性后蛋白的穿膜效率最高,相对较低的是稀释复性,而未复性的融合蛋白穿膜效率极低。结论:3种复性方法均能对PTD穿膜蛋白复性,但以柱上复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