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90篇
  免费   12946篇
  国内免费   15161篇
耳鼻咽喉   2210篇
儿科学   3809篇
妇产科学   2461篇
基础医学   18176篇
口腔科学   4220篇
临床医学   30837篇
内科学   25775篇
皮肤病学   3023篇
神经病学   4794篇
特种医学   53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5篇
外科学   12648篇
综合类   61877篇
预防医学   16845篇
眼科学   2147篇
药学   26575篇
  198篇
中国医学   12577篇
肿瘤学   14482篇
  2024年   1206篇
  2023年   4411篇
  2022年   4115篇
  2021年   4828篇
  2020年   4721篇
  2019年   5130篇
  2018年   2839篇
  2017年   4196篇
  2016年   5147篇
  2015年   5722篇
  2014年   8633篇
  2013年   8997篇
  2012年   12057篇
  2011年   13973篇
  2010年   13768篇
  2009年   14185篇
  2008年   15710篇
  2007年   14502篇
  2006年   14433篇
  2005年   14436篇
  2004年   12060篇
  2003年   10716篇
  2002年   9035篇
  2001年   8731篇
  2000年   6847篇
  1999年   5477篇
  1998年   4555篇
  1997年   3773篇
  1996年   3503篇
  1995年   2974篇
  1994年   2378篇
  1993年   1021篇
  1992年   1082篇
  1991年   915篇
  1990年   766篇
  1989年   637篇
  1988年   269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经历不同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NF)作为正常神经元结构的标识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EM睡眠剥夺1、3、5、7 d4个时间点大鼠皮质及海马MAP2和NF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技术观察睡眠剥夺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实验是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进行REM睡眠剥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蛋白质电泳以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REM睡眠剥夺后5d大鼠皮质、海马CA1及齿状回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N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神经元核仁偏位,胞质中出现少量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部分神经轴突的髓鞘溶解与浓集。环境对照组、REM睡眠剥夺5d和7d组,皮质中超微结构改变的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和5.8%。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从福参Angelica morii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LH-20、重结晶等纯化,对福参饮片进行系统提取分离;运用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和水部分分离到6个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升麻索苷(prim-O-glucosylcimifugin,Ⅰ)、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 7-O0-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ute—olin 7-O-β-D-glucoside,Ⅳ),umbeliferone 7-apiosylglucoside(V)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合并肺内毒素损伤两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对照组(A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和给药组(C~F组,在不同时间点静脉注射α-MSH 1.7 mg·kg-1)。观察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理对照组(A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B组)大鼠随打击因素和病程进展,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失衡;给药组(C、D、F组)与B组相比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水平(P<0.01),增加IL-6、IL-10浓度(P<0.01);其中多次给药组(F组)作用最明显,而内毒素致伤后1 h给药组(E组)各细胞因子水平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α-MSH可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抗炎细胞因子产生。α-MSH可能通过调节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孕妇血清AFP、uE3和β-hCG水平与严重胎儿缺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甲胎球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F3)和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严重胎儿缺陷的关系。②方法 用ELISA方法对832例16-21周妊娠妇女血清AFP、UE3和β-hCG进行检测,以筛查阳性病人。③结果 14例胎儿被确诊为异常,其中唐氏综征2例,无脑儿3例,脊柱裂3例,唇腭裂1例,腹裂肠外翻1例,孕中期自然流产2例,死胎1例,葡萄胎1例,总检出率为1.68%,假阳性15例,占被检人数的1.80%。④结论 以上3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产前诊断严重胎儿缺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随着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 ,导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增高。本文就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检出的 71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共 71例。其中男 4 7例 ,女 2 4例 ,年龄 2 2~ 87岁 ,平均 5 1± 4岁。5 1例为ICU病人 ,2 0例为非ICU病人。本次发病前 3个月内有用药史者4 0例 ,无用药史者 31例。住院时间≥15天者 2 5例 ,<15天者 4 6例。1.2 菌株 从上述病人痰、尿、胆汁等各类标本中培养分离到 71株肺炎克雷伯菌 ,其中痰标本 39株 ,尿标本 8…  相似文献   
99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近30余年来,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性降脂治疗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对大脑神经元进行着色并非新鲜事,科学家早已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神经元中进行表达。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每次最多只能转移两种荧光蛋白基因,着色种类只有两种,但要详尽描绘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结构,两种颜色远远不够.需要开发新方法。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新策略,利用多种不同颜色对神经元进行遗传标记,以提高突触回路的视觉辨析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 (Phenylacetate,PA)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 8增殖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苯乙酸对HCT 8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应用PA后对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PA组HCT 8细胞G1期比例从 32 3%增加到 6 1 0 % ,S期比例从 5 9 6 %下降到 2 9 7%。PA治疗后HCT 8细胞C myc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为 (12 0 5± 7 92 ) % ,显著低于非治疗组中的阳性率 (5 5 15± 2 1 6 4 ) % ,P <0 0 1。通过细胞周期的检测发现 ,PA抑制大肠癌细胞HCT 8增殖的方式为抑制细胞周期G1期比例。结论 PA通过下调结直肠癌细胞C mycmRNA的生成以及细胞生长G1期阻滞在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TNFRⅡ )外显子 6基因多态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PCR -RFLP)方法对 34例SLE患者和 66例健康对照进行TNFRⅡ外显子 6基因分型。结果 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TNFRⅡ外显子 6R等位基因频率(35 3 % /2 1 2 % ;OR =2 0 3 ,95 %可信限 :1 0 1~ 4 0 8;χ2 =4 63 ,P =0 0 31 )与基因型频率 (67 6 % /37 9% :OR =3 43 ,95 %可信限 :1 32~ 9 0 6 ;χ2 =7 97,P =0 0 0 5)均不同。结论 TNFⅡ外显子 6基因多态可能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 ,携带R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