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52篇
中国医学   60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树军  马耀玲  王金兰  李军  赵明  白丽明 《中草药》2019,50(8):1906-1914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半齿泽兰素(2)、对羟基苯乙酮(3)、覆盆子酮(4)、姜酮(5)、7-羟基香豆素(6)、对羟基苯甲酸(7)、脱氢去乙酰氧母菊素(8)、3α-羟基-1(10),4,11(13)-吉马三烯-12,6α-内酯(9)、棕矢车菊素(10)、7-羟基松油醇(11)、顺-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2)、反-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3)、艾黄素(14)、东莨菪内酯(15)、艾蒿内酯C(16)、去乙酰母菊酮素(17)、1-表-4,5-二氢灰蒿素C(18)、11,13-脱氢去乙酰母菊酮素(19)、1,9-壬二酸(20)、3-methoxy-tanapartholide(21)、红花菜豆酸(22)、断愈创木酸(23)、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4)、1,7-庚二酸(25)、10-epi-ajafinin(26)、3-epi-iso-seco-tanapartholide(27)、austroyunnane C(28)、刘寄奴内酯(29)、川芎内酯A(30)、seco-tanapartholide B(31)、3-dehydroxy-iso-seco-tanapartholide(32)、3α-hydroxyreynosin(33)、二氢红花菜豆酸(34)。结论化合物4、22、25、30、33、3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8、11~13、21、23、24、26~28为首次从艾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整体评价菊茎叶水提取物(JST)和乙醇提取物(JCT)对肠功能失调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脂多糖(LPS)制备兔肠功能失调模型,给予JST和JCT,应用1H-NMR技术研究兔粪便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乳酸盐、甲酸盐显著增加,丙酸盐、谷氨酰胺、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等显著下降;JST和JCT均能够增加天冬氨酸、腺嘌呤、苯丙氨酸、酪氨酸水平,同时降低甲酸盐水平。结论代谢通路分析表明JST和JCT通过调节LPS所致紊乱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盐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挥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选择肉苁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优条件提取后,利用HPLC法检测不同干燥方式肉苁蓉的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成分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选择最佳干燥方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甲醇体积分数55.14%,液料比46.39,提取时间38.50 min。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法所得到的肉苁蓉品质最好,80℃烘干次之,40℃烘干最低。结论使用该工艺提取肉苁蓉,其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提取完全、充分。虽然冷冻干燥法炮制肉苁蓉所保留有效成分最高,但从生产角度考虑,采用80℃烘干法炮制能达到成本和功效的平衡。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并筛选出PTL抑制骨肉瘤细胞活性的有效作用浓度,再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PTL促进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的有效作用浓度,最终确定出用于后续实验的有效PTL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从分子水平检测PTL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表明,PTL浓度为5、10μmol/L时,对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凋亡均无显著影响。而PTL浓度为20、40μmol/L时,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活性(均P<0.05),PTL浓度为20、40μmol/L时,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且20、40μmol/L PT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选择20μmol/L PTL用于后续实验,细胞爬片及TUNEL实验证实PTL(20μmol/L)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表明PTL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 3/Casp...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珍菊降压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2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珍菊降压片,1片/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63%、9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RP)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素(ET)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菊降压片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苗药血人参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苗药血人参(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des干燥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血人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和NMR、MS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血人参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2)、染料木素(3)、毛蕊异黄酮(4)、大豆素(5)、farnisin(6)、3’,4’,7-三羟基黄酮(7)、木犀草素(8)、漆黄素(9)、甘草素(10)、erycibenin D(11)、3,4’,7-三羟基二氢黄酮(12)、二氢山柰酚(13)、黄颜木素(14)、6,4’-二羟基-3’-甲氧基橙酮(15)、硫黄菊素(16)、(–)-3,4’,7-三羟基-3’-甲氧基黄烷(17)、儿茶素(18)、表儿茶素(19)、(-)-epicatechin-3-O-p-hydroxybenzoate(20)、美迪紫檀素-3-O-β-D-葡萄糖苷(21)、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D-葡萄糖苷(22)、7-羟基色原酮(23)和5,7-二羟基色原酮(24)。结论化合物2、5~7、11~15、17、20~24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和16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10、15和16能够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7.3~27.3μmol/L。  相似文献   
67.
赵冠人  申健  彭明丽 《中国药师》2014,(11):1853-185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菊兰感冒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等3种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Diamosil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327 nm(绿原酸和黄芩苷)、360 nm(木犀草素)。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9.96μg·ml-1(r=0.999 8)、10.10-202.00μg·ml^-1(r=0.999 5)、0.10-2.04μg·ml^-1(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3%、98.80%、99.62%;RSD分别为0.65%、0.26%、0.57%(n=6)。结论:该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菊兰感冒颗粒中绿原酸、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8.
根据文献资料,该文综述了近10年来关于亳菊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了解亳菊药材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亳菊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糖类及微量元素等,TLC、HPLC、GC-MS、FT-IR、1H-NMR以及电化学指纹图谱等现代多种分析方法已被使用在亳菊的鉴定、鉴别和含量测定中。但对道地药材亳菊的专属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显不足,特别是其与目前充斥市场的替代品大亳菊的鉴别方法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9.
韩琳娜  孔浩 《中国药房》2014,(7):659-662
目的:探讨紫锥菊形态学、分布高度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优良品种的选育积累资料。方法:测量不同表型紫锥菊样品的形态学性状数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咖啡酸衍生物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并对样品形态学性状与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表型紫锥菊样品在形态学性状与质量上均存在差异:(1)各有效成分含量几乎均与植株的海拔高度成负相关,尤以菊苣酸显著。(2)形态学性状中,咖啡酸含量与株高、花序托高度之间呈正相关;绿原酸含量与花序托高度之间呈正相关;单咖啡酰酒石酸含量与株高呈正相关;菊苣酸含量与花序托高宽比呈正相关。结论:高海拔不利于紫锥菊有效成分的积累;株高、花序托高度与花序托高宽比可作为初步判断紫锥菊药材质量的表型性状。本试验可为田间紫锥菊优良种质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甜菊苷是一种常用天然甜味剂,属于四环二萜糖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甜菊苷及其水解产物甜菊醇、异甜菊醇和甜菊双糖苷等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抗肿瘤、止泻、抗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综述甜菊苷、甜菊醇、异甜菊醇、甜菊双糖苷及相关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