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81.
根据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以CCI 17810为先导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 6 〔4 (取代哌嗪基 )苯基〕 5 甲基 4,5 二氢 3(2H)哒嗪酮类化合物 12个 .初步的体外药理试验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其中化合物 (4 )的活性最强 ,比先导化合物CCI 17810大约强一倍 ,化合物 (1) ,(2 ) ,(11)也有较强的活性 .  相似文献   
882.
根据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以CCI17810为先导经合物,设计合成了6-[4-(取代哌嗪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的12个,初步的体外药理试验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箸阴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的新西兰大白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强,比先导化合物CCI17810大约经一倍,化合物(1),(2),(11)也有较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883.
哒嗪酮类新化合物9612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新型哒嗪酮类化合物 96 12对家兔和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发现 ,96 12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 (AA) ,腺苷二磷酸 (ADP)和凝血酶 (thrombin)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其IC50 分别为 3 2 0 ,9 44和 7 10 μmol/L .96 12 .灌胃给药 (ig) ,能显著抑制AA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其作用与同等剂量 (15 0mg/kg)的阿斯匹林 (ASA)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884.
哒嗪酮类新化合物9612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 ,哒嗪酮类化合物 96 12灌胃给药 (i.g)能有效抑制大鼠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对胶原致肺血栓小鼠死亡也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剂量为 75、15 0或 30 0mg/kg时 ,抑制率分别为36 0 4%、45 97%和 78 2 5 % ;保护率分别为 48%、6 4%和 72 % ;96 12 (i.g)剂量为 10 0mg/kg或 2 0 0mg/kg时 ,能使小鼠出血时间明显延长 ,延长率分别为 39 6 %和 76 3 %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96 12在终浓度为 1~ 10 0 μmol/L时能使洗涤兔血小板环磷酸腺苷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0 1) .说明 96 12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理 .  相似文献   
885.
β-芳胺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环氧化酶、5 脂氧化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设计了一组β 芳胺酮类化合物,并用胺交换反应合成了这些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证实了8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的结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部分受试化合物在巴豆油诱发小鼠足趾肿胀模型中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886.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武汉市ADR/ADE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中10种口服降糖药ADR/ADE报告,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报告信息、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情况和累及系统-器官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口服降糖药ADR/ADE报告953例,涉及1 405例次,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程度以“一般”为主(88.67%),“严重”占11.33%;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代谢与营养障碍最为多见,频次排序前3位的药物类别为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复方制剂。不同类别药物所致ADR/ADE的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各具特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以尿路损害和生殖器瘙痒为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以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损害为主,格列奈类所致低血糖居多,其他类别最常见胃肠道不适,基本与药品说明书相符。结论 口服降糖药的ADR/ADE涉及系统广泛,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需关注新型口服降糖药,通过多方位药学服务,提升患者自我管...  相似文献   
887.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远志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可溶部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桂皮酸(3,4-dimethoxycinnamic acid,1)、3,4,5-三甲氧基桂皮酸(3,4,5-trimethoxycinnamylic acid,2)、3,4,5-三甲氧基桂皮酸甲酯(methyl-3,4,5-trimethoxycinnamate,3)、sibiricoses A3(4)、sibiricaphenone(5)、polygalatenosides B(6)、polygalaxanthone III(7)、lancerin(8)、2-methoxyhydroquinone(9)、蔗糖(sucrose,10)。结论:化合物1、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和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8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可分为三种亚型(PPARα、PPARβ/δ、PPARγ),PPARγ在脂肪形成、脂质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9.
目的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以期发现新的化合物。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方式发酵,萃取后运用硅胶及大孔吸附树脂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重楼内生真菌米曲霉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氨基-4,5-二羟基-4,6-二甲基-2-(2-甲基丁酰)环己-2-烯酮(1)、12-N-甲基-环-(L-色氨酰-L-苯丙氨酰)(2)和二聚色氨酸素(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聚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米曲霉聚酮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