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02篇
中国医学   40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考察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探讨灯盏花中具视神经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8只出生2-3d的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经多聚鸟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包被的96孔板中。于培养3d后,分别加入PBS液及不同含量的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溶液继续培养2d,采用MTT比色法测量其存活细胞的吸收值,同时对部分细胞行Nissel体染色检查。结果:Nissel体染色检查结果表明,培养5d的存活细胞大部分均为神经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咖啡酸含量在3.9-1000μg·mL-1、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含量在250-1000μg·mL-1时,其吸收值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咖啡酸、东莨菪内酯、野黄芩苷三者均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且咖啡酸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利用鸡胚培养技术、离体和整体实验观察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影响.结果: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咖啡酸和绿原酸)对接种鸡胚、MDCK细胞中的流感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的死亡率,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及肺指数.结论:返魂草提取物、绿原酸咖啡酸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陆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燕军  林洁红 《中药材》2004,27(7):491-492
从忍冬科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se Lindl.分离鉴定了3β-香树酯醇乙酸酯(Ⅰ)和咖啡酸乙酯(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品种溪黄草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新西兰牡荆苷3、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牡荆苷、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比较评价溪黄草各品种药材质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为室温(25℃)。结果: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新西兰牡荆苷3、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牡荆苷、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芦丁线性范围分别为0.09~2.28、0.13~3.11、0.06~1.38、0.18~4.54、0.08~1.97、0.07~1.71、0.06~1.49、0.05~1.31μg;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7%、99.5%、100.1%、99.0%、98.4%、98.4%、101.8%、99.4%,RSD分别为0.86%、1.8%、1.8%、1.7%、2.0%、1.2%、1.2%、1.4%。狭基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新西兰牡荆苷3、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牡荆苷、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芦丁8个水溶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63~0.33、0.88~6.20、0.44~2.41、2.37~11.19、0.75~5.53、0.76~1.83、0.45~1.78、0.00~2.45 mg·g-1,纤花线纹香茶菜中上述8个水溶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86~3.12、0.76~6.35、0.53~1.47、2.44~11.1、1.96~5.29、0.00~1.82、0.90~5.82、0.00~2.34 mg·g-1,线纹香茶菜中上述8个水溶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61~2.17、0.77~1.56、0.47~1.82、1.97~6.48、1.69~6.72、0.00~0.56、0.00~3.30、0.00~0.84 mg·g-1,溪黄草中上述8个水溶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62~1.33、0.00~0.94、0.44~1.33、0.00~2.13、0.18~1.81、0.00~0.50、0.00~1.11、0.00~0.22 mg·g-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鉴别不同来源的溪黄草药材,可用于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5,(30):4271-427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含量的方法,以确定线纹香茶菜的最佳采摘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34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5μl。结果: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检测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23~5.68、0.31~7.76、0.45~11.30μg/ml(r=0.999 9、0.999 8、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98.9%、97.4%~101.3%、95.5%~98.8%,RSD分别为1.8%、1.7%、1.4%(n=6)。采收于每年4-5月、7-8月的线纹香茶菜中上述3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线纹香茶菜中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2、异夏佛塔苷的含量;线纹香茶菜的最佳采摘期为每年4-5月、7-8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在大鼠血浆中浓度的方法。方法用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本,色谱柱为Synergi Hydro-RP 80 A(150 mm×2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2 min,10%~60%乙腈;2~3 min,60%~95%乙腈;3~6.5 min,95%乙腈;6.5~7 min,95%~10%乙腈;7~12 min,10%乙腈,流速为0.4 m L·min-1;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离子化,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5~500,2~200,5~500,10~1000ng·m L-1;定量下限分别为10,5,2,5,10 ng·m L-1。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8.31%,日间RSD均小于12.73%,提取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本检测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以同时准确地检测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蓟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石英毛细管柱,以硼砂溶液为缓冲液,运用电泳法测定小蓟中咖啡酸的含量。结果咖啡酸进样量在0.121~0.968μg范围内(r=0.999 0)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3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小蓟中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溪黄草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评价不同产地溪黄草质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Cosmosil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0 nm;进样量10μL。采集溪黄草中4个成分定量数据,运用SIMCA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辅助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聚类分析(HCA)进行判别。结果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分别在0.014~0.280、0.026~0.520、0.012~0.240、0.240~4.800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3%、99.08%、99.30%、101.23%,RSD值分别为0.92%、1.34%、2.05%、0.86%。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咖啡酸和迷迭香酸是两个不同产地溪黄草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 HPLC法同时测定溪黄草中4种酚酸类成分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较为稳定,其中咖啡酸、迷迭香酸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溪黄草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