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50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644篇
耳鼻咽喉   367篇
儿科学   895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630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5151篇
内科学   2382篇
皮肤病学   571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5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586篇
综合类   10687篇
预防医学   2378篇
眼科学   350篇
药学   6932篇
  91篇
中国医学   2219篇
肿瘤学   119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755篇
  2020年   812篇
  2019年   940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890篇
  2016年   1043篇
  2015年   1189篇
  2014年   2027篇
  2013年   1950篇
  2012年   2386篇
  2011年   2360篇
  2010年   2169篇
  2009年   2072篇
  2008年   2050篇
  2007年   1863篇
  2006年   1737篇
  2005年   1766篇
  2004年   1605篇
  2003年   1539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590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388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330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和探讨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压等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氧气吸入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吸空气,B组30%体积分数O2,C组给予50%体积分数的O2,比较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脐动脉血血气和乳酸值。结果四个时间段患者HR、SBP、Sp O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 min、5 mi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H、Pa CO2、Pa O2、Hct、Hb、S100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tic acid水平B、C组均低于A组,其中C组与上述两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下行剖宫术手术空气、30%或50%浓度氧均可提高产妇与新生儿氧含量,可证明产妇吸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50%氧浓度乳酸值显著较低,但考虑高浓度可导致氧自由基损伤,故应采用30%浓度氧气吸入。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喘息、湿罗音、哮鸣音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腹泻、头痛震颤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相对于对照组25.7%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采用万托林和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尽快出院,且患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miRNA-29c和miRNA-30b及其预测靶基因的表达,探讨mi RNA-29c和mi RNA-30b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14例(分泌期组),正常妊娠早期蜕膜组织16例(早孕组)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18例(流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技术检测3组中mi RNA-29c和mi RNA-30b的表达量,以及候选靶基因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 1,SGK1)和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的m RNA表达量,分析mi RNA-29c和mi RNA-30b表达与SGK1和LEPR的关系。结果:流产组中mi RNA-29c的表达量高于分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i RNA-30b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K1和LEPR在早孕组表达最高,流产组中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 RNA-29c的表达变化可能通过靶向SGK1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SGK1和LEPR在蜕膜中的差异表达对维持早期妊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与炎琥宁联合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疱疹性咽峡炎(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和观察组(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疱疹、发热、流涎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满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分析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给予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50μg/500μg),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50μg/500μg)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治疗周期封镜为60 d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FVC水平、圣乔·治呼吸问卷(the 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1.5±0.5)、(1.3±0.4)、(2.6±0.4)、(2.3±0.3)L、(43.5±6.5)、(52.6±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在稳定期COPD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炎琥宁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患儿发热、咳嗽等症状、体征治疗后轻重程度的改变情况。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啰音以及喘憋等症状消失时间[(3.12±0.52)、(4.41±0.42)、(5.79±0.45)、(3.01±0.8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59±0.61)、(5.31±0.39)、(6.91±0.42)、(4.29±1.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儿发热、咳嗽、啰音、喘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炎琥宁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程短,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丰都县某医院收治的晚期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在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气雾剂5mg吸入,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100μg。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痰标本炎症细胞计数、肺通气功能与动脉血气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痰标本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痰标本中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增多(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小,联合组最大通气量(MVV)、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EV1,VC,FVC,PEF,PaO2增大,PaCO2变小(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晚期COPD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治疗新方案,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PF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基础上联合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照组单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胸部HRCT、肺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相比,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治疗IPF能取得更好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好,是对IPF安全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李军  魏娟  刘鑫  王耀华 《中国药房》2015,(9):1167-1169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靶控静脉注射模式于术中静脉持续泵入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h)并维持肌肉松驰,静脉+吸入丙泊酚共2 mg/k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2.0%。两组患者均在切皮前追加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μg/kg,术中每小时追加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2μg/kg;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对七氟醚的浓度和丙泊酚剂量进行控制,使BIS控制在40~60。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0)、插管后(T1)、切皮时(T2)、关腹时(T3)、拔管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及术后苏醒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2、7天神经精神功能指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T2时MAP显著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观察组患者T1时MAP显著低于同组其他时间点,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除循迹连线指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单用丙泊酚可更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