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5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4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0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12篇
内科学   175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15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665篇
综合类   3136篇
预防医学   1209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333篇
  11篇
中国医学   157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849篇
  2008年   894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多元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评估中风危险度。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患者335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对照,动态检测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并做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脑血管疾病与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眼底动脉硬化、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量化评分,能够预估中风,以便采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32.
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7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CAM-1、VCAM-1、E-selectin、p-selectin、IL-6和CRP等水平,比较痰证、血瘀证和精髓亏虚证型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各型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颈动脉硬化痰证组患者血清ICAM-1和VCAM-1均较血瘀证和精髓亏虚证患者显著上升(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老年颈动脉硬化痰证患者外周血中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特异性,痰的微观实质可能与粘附分子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老年痴呆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北方地区60岁以上老人痴呆患病率已达3.96%,其中由于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血管性痴呆占多数,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病例,其中单做CT检查84例,单做MRI检查14例,既做MRI检查对照24例进行分析。另又对某一时期内60岁以上(不管什么原因)做头颅CT检查患者,只有2例有痴呆,CT分型Ⅰ型47例,Ⅱ型13例,Ⅲ型为24例;同一时期头颅CT检查患者中,有SAE表现42例,无SAE表现42例;24例CT与MRI检查对照。MRI优于CT。结论 CT与MRI检查可以对SAE作出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的动脉管腔的狭窄、闭塞性病变。下肢ASO是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其中股腘动脉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等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  相似文献   
37.
张园 《科学养生》2008,(5):55-5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已居高不下。痴呆是大脑的老化、萎缩,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广泛受损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分为两类:(1)原发性。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还不很清楚,可能与遗传、中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2)继发性是由于脑血管障碍、脑动脉硬化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38.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核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全身多处重要的动脉,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疾病病理生理学的不断发展,显示出包括“金标准”X射线血管造影在内的常用显像方法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更加完善的显像技术的需求。分子核医学技术利用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间物质或其表面的血栓进行显像,无创伤性地检测斑块的数量、进展程度、分布和组成,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9.
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护士都知道,心绞痛患获得疾病有关信息量并没有像心肌梗塞患那样多。因此,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必要对患获得信息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又称Binswanger氏病,是脑深部穿透支小动脉硬化和变性所致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可有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区单个或多个腔隙性梗死,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自CT、MRI问世以来,该病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并对本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收集整理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的65例BD患者的CT、MRI资料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