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24篇
  免费   3718篇
  国内免费   2843篇
耳鼻咽喉   617篇
儿科学   693篇
妇产科学   455篇
基础医学   1747篇
口腔科学   467篇
临床医学   13189篇
内科学   7352篇
皮肤病学   1186篇
神经病学   632篇
特种医学   17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2679篇
综合类   21318篇
预防医学   8227篇
眼科学   414篇
药学   14327篇
  69篇
中国医学   7947篇
肿瘤学   1613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1462篇
  2022年   1376篇
  2021年   1866篇
  2020年   1822篇
  2019年   1739篇
  2018年   926篇
  2017年   1344篇
  2016年   1622篇
  2015年   2027篇
  2014年   3271篇
  2013年   3451篇
  2012年   4470篇
  2011年   4999篇
  2010年   4765篇
  2009年   4510篇
  2008年   5085篇
  2007年   4635篇
  2006年   4589篇
  2005年   4568篇
  2004年   3498篇
  2003年   3584篇
  2002年   2933篇
  2001年   2546篇
  2000年   2038篇
  1999年   1629篇
  1998年   1388篇
  1997年   1282篇
  1996年   1219篇
  1995年   1140篇
  1994年   978篇
  1993年   764篇
  1992年   603篇
  1991年   595篇
  1990年   488篇
  1989年   526篇
  1988年   240篇
  1987年   165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ERβ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Rβ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钓取ERβ-AF1 cDNA,构建诱饵蛋白载体pAS2-1-ERβ—AF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技术,在乳腺cDNA文库中筛选与ERβ-AF1相互作用的蛋白。将含有pACT2-候选基因的酵母菌与含有pAS2—1-ERp—AF1的酵母菌进行交配实验,利用LacZ报告基因检测ERβ—AF1与候选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将ERp—AF1和候选蛋白分别构建到pGEx-KG和pET-28a上,并纯化GST-ERβ-AF1和His-侯选蛋白融合蛋白,利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ERβ-AF1和候选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结果:所获取的候选蛋白为CTGF,是CCN多肽家族成员。交配实验表明,CTGF与ERβ-AF1特异相互作用,而不与空载体或BRCT1对照相互作用。GST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CTGF与ERβ、ERα均存在相互作用,但与CTGF同源性较高的NOV蛋白却不与ERβ、ERa结合。结论:CTGF和ERβ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总IgE检测在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130例进行SPT,其中同时行血清总IgE检测68例。结果:130例中,SPT阳性92例(70.8%),其中尘螨阳性占90.2%;花粉阳性中,藜草47.8%,豚草38.0%,蒿属33.7%,悬铃木29.3%;真菌属以铰链孢菌属阳性率38.0%;动物羽毛37.0%,狗上皮30.4%。同一患儿一种变应原阳性11例(11.9%),两种以上81例(88.0%)。年龄〈5岁多为单一尘螨阳性,≥5岁尘螨及花粉阳性率较高。检测血清总IgE68例中,增高47例(69.1%);总IgE增高组中SPT阳性41例(87.2%),总IgE正常组中SPT阳性9例(42.8%),增高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SPT是检测特异性IgE的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的方法。SPT联合血清总IgE检测,更有助于小儿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73.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ET)在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中的价值,以及与缺血相关冠状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9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E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例冠状动脉有病理性狭窄者中37例TET呈Ⅱ、Ⅲ、aVF阳性ST-T改变;39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中有18例TET呈Ⅱ、Ⅲ、aVF阳性ST-T改变。TET诊断冠心病下壁缺血的敏感性为64.91%,特异性为53.85%,阳性预测值为67.27%。结论:TET对判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其特异性较低,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74.
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红延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83-2084
我们采用宫血宁治疗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取得较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因意外妊娠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药物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健康妇女110例,停经49d以内,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证实为宫内早孕,阴道清洁度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近3个月内均未应用激素药物。  相似文献   
75.
Boma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目前已知惟一在核内复制的非分段单分子负链RNA病毒,具有严格的嗜神经性,在感染细胞内呈低量、非溶细胞性复制。相关的最早报道德国在1885年,当时将流行于马群中的一种致死性脑炎命名为Borna病,但是直到1990年,才成功地从感染动物脑内分离到了BDV。目前可确定的是自然感染主要发生在马和羊,而动物实验发现BDV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77.
Heike  A.  Bischoff-Ferrari  Waiter  C.  Willett  John  B.  Wong  苗峥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48-248
背景:对于脊椎以外的骨折而言,补充口服维生素D的预防作用和用量仍无定论。 目的:评估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方面的效果。 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Cochrance对照试验记录(1960~2005年)以及EMBASE(1991-2005年),对英文和非英文文章进行系统回顾。通过与临床专家接触,通过检索美国社会骨和骨矿研究协会提供的参考文献和摘要(1995~2004年).进一步寻找更多的研究。检索词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双盲法、维生素D3、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骨折、人类、老年、摔倒和骨密度。 研究选取:纳入的研究仅限于口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维生素D2、补钙或不补钙)与补钙或安慰剂比较的双盲RCTs。试验于检查髋部骨折或非脊椎骨折的老年人(年龄≥60岁)中进行。数据提取:两位作者根据预先规定独立提取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研究质量指标。 数据综合:所有的汇总分析均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5项有关髋部骨折的RCTs(n=9294)和7项有关非脊椎骨折危险的RCTs(n=9820)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所有试验均使用了维生素D3。对髋部和非脊椎骨折预防研究的异质性亦进行观察,用低剂量(400IU/d)和高剂量(700~800IU/d)分别合并RCTs后异质性消失。与补钙或安慰剂相比,每天服700~800IU的维生素D可使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aa)下降26%(3项RCTs共计5572人;RR,0.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0.88),使非脊椎骨折的相对危险下降23%(5项RCTs共计6098人;RR,0.77;95%CI,0.68~0.87)。每天服400IU的维生素D(2项RCTs共计3722人;髋部骨折RR,1.15;95%CI,0.88~1.50;非脊椎骨折RR,1.03;95%CI,0.86—1.24)未见明显获益。 结论:口服补充维生素D(700~800IU/d)可以降低尚能活动的老人或慈善机构收容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和脊椎以外骨折的危险,每天口服400IU维生素D并不足以预防骨折。  相似文献   
78.
黄印启  冯惠东 《临床荟萃》2006,21(11):803-804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血培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分析本地区血培养中各种细菌的分布趋势,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引起血液感染的病原体的动态,对临床治疗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我们调查了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的1 538份血培养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韩俊庆  李冠贞 《山东医药》2003,43(33):55-56
近几年来 ,放疗新技术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 C)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为 NSCL C放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展示了广阔的前景。1 非常规分割放疗1.1 超分割放疗 (HFRT) 复旦大学在 2 0世纪 90年代做了HFRT随机对照的临床 期试验 ,方法为每天 2次 ,每次1.2 Gy,总剂量 6 9.6 Gy,共治疗 10 5例。 ~ a期和 b期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 32 %和 7%。而对照的常规分割放疗 (CF)6 0 Gy组的 2年生存率 I~ a期为 12 %、 b期为 7%。上述结果再次证实 HFRT仅对“有利型”患者 (健康指数 KPS>70 ,体重减轻 <5 % )有益 ,然而…  相似文献   
80.
皮肤试验法是一种传统的变态反应特异性体内诊断方法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斑贴试验法 (patchtest)、划痕试验 (scratchtest)、点刺试验 (pricktest)和皮内试验 (intradermaltest)。  目前国内诊断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主要采用皮内试验 (皮试 ) ,且皮试剂、操作方法和阳性判断标准均已规范化 ,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国外研究证明 ,皮试预测青霉素过敏的可靠性与皮试剂的成分有关 ,仅青霉素G(PG)原液作皮试 ,阳性率占过敏病人的3 0 %~ 5 0 %。从六十年代 ,欧美国家开始使用青霉素主要抗原决定簇 :苄青霉素噻唑酰 多聚赖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