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02篇
内科学   419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510篇
综合类   1024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66篇
  7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整免疫抑制药的使用方案能否改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对32例(A组)慢性移植物肾病早期肾功不全的患者在1~2周内将其神经钙蛋白阻滞药(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减少至原剂量的1/3或完全停用,同时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MMF)的用量,与同期内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未作大幅度减量、仅适当增加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用量的26例(B组)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进行对比,随访比较两组的移植肾功能,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1年后A组有21例(65.6%)患者移植肾功能得以好转或不再继续恶化,而B组除3例(11.5%)移植肾功能维持在原有水平外,其他患者肾功能均进行性恶化。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幅度减少甚至停用神经钙蛋白阻滞药可使部分肾移植后慢性移植物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得以改善或者防止其进行性恶化。这种药物调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2.
同期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中肾脏移植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期肝肾联合移植中肾脏移植的处理原则及治疗体会。方法 术前对受进行泌尿系及全身检查,并进行严格的组织配型[血型、淋巴细胞毒试验(CDC)、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HLA位点];采用器官联合切取方法切取肝、肾脏,后行分别修整,在肝移植成功后,在受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在右(或左)侧髂窝处再移植肾脏;术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诱导免疫耐受激素、骁悉、环孢素A(CsA),1个月后快速将Pred及CsA减至同期常规剂量。结果 组织配型:血型B型供给B型1例,O型给O型、AB型各1例。CDC均小于10%,PRA均阴性;3例均采用肝肾分别移植,在开放血流后5分钟内有泌尿,1例术后开始每小时尿量在200-300ml,8小时后因失血量过多,有效循环差出现少尿、无尿,7天后死于移植肝无功能,另2例术后2天血肌酐降至正常,随访半年及10个月,目前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功能同时不全的途径之一,肝肾综合征是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之一。肝肾联合移植最好在肝移植成功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再行肾脏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应用应少于单独肾移植的剂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对IL 1α和TNF αmRNA在鼠根尖周炎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了解免疫抑制在根尖周炎中的作用。方法  16只SD大鼠开髓术前每周 1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共 3wk ,另 16只大鼠作对照 ;用原位杂交技术 ,测定免疫抑制鼠根尖周炎组织中IL 1α和TNF αmRNA表达 ,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 ,与免疫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抑制鼠根尖周组织阳性染色细胞计数 ,1~ 3wk逐渐2 0 0 2 0 6 13收稿 ,2 0 0 3 0 6 2 8修回 安徽省教育厅资助课题 ,No 2 0 0 1kj118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  2 0 0 0 11作者简介 :梅陵宣 ,男 ,39岁 ,医学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Tel:0 5 5 1 5 118677 82 0 1;刘 正 ,女 ,71岁 ,教授 ,博士生导师增加 ,4wk后降低 ,并与根尖阴影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IL 1α :r=0 881,P <0 0 1;TNF α:r =0 85 5 ,P <0 0 1) ;各时间段IL 1α和TNF αmRNA表达量与免疫正常组无差别 ,阳性表达细胞类型亦无差别。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对鼠根尖周炎的发生及局部IL 1α和TNF α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从升麻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环阿烷三糖苷(2、3)及1个已知化合物(1)。  相似文献   
96.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常无法耐受传统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T)以免疫抑制为主,降低了放化疗强度,为不适合做传统移植的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7.
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率逐渐上升,维持移植器官功能需要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从而导致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多种癌症的危险,尤其是与病毒相关的癌症。移植受者中皮肤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合并症,并导致死亡。充分认识和积极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有利于降低移植后合并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8.
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自1991年~ 2 0 0 1年十年间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0 96例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结合复习文献。结果 本组发现泌尿系统肿瘤 6例 ,发生率为 0 .5 5 %。其中肾盂癌 2例 (其中 1例为双侧肾盂癌 ) ,膀胱癌 1例 ,肾盂癌合并膀胱癌 2例 ,输尿管癌 1例。 6例均行手术治疗 ,平均随访11.4个月 ,效果良好。结论 肾移植术后出现血尿 ,除排斥反应外 ,还应注意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Fas和NO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可溶性Fas(sFas)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sFas的含量,比色法检测NO的含量。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sFa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NO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 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sFas和NO水平的变化与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杀伤作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0.
0 引言 弓形虫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后者多经消化道、器官移植等途径获得感染.弓形虫感染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我国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17%[1],成人感染率为70.0%,但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为困难.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入院前20d被猫咬伤右手食指,3d自愈,5d出现发热症状,经氨苄青霉素治疗后体温下降,但出现右腋下包块并逐渐变大约鸡蛋大,查体发现,右手食指指腹有一陈旧性浅表划痕,深约0.2cm,右肘部有一1cm3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好,右腋下触及大小约5cm×4cm×3cm包块,质中、光滑.初步诊断为猫爪病(弓形虫病),并给予诊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