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4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21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505篇
内科学   420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516篇
综合类   1025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467篇
  8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研究rALR对HBsAg及BSA免疫大鼠产生抗体、细胞因子和对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甲醇诱导表达rALR,测定活性并进行以下研究.①rALR对HBsAg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HBsAg20 μg/只、HBsAg20 μg rALR100 μg/kg、HBsAg20 μg rALR 25 μg*kg、HBsAg20 v pPIC9K表达上清、HBsAg20 μg CsA10mg/kg,共6组;②rALR对BSA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BSA25 μg/只、BSA25 μg rALR100 μg/kg、BSA25 μg pPIC9K表达上清、BSA25 μg CsA10 mg/kg,共5组.以上均皮下注射免疫大鼠,1次/周×4次,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IL-2和IFN-γ.③rALR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Wisar大鼠先皮下注射HBsAg(20 μg/只)1次,2周后处死,分离脾单核细胞,种板,再加HBsAg 1 μg/孔和/或相应处理因素(rALR、空质粒表达产物等),48h后加3H-TdR,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cpm值.结果 rALR100 μg/kg HBsAg组的8只动物中,有2只出现抗HBs的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HBs Ag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HBs.rALR 100 μg/kg BSA组的8只动物中,有3只出现抗BSA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BSA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BSA的抗体.rALR 100μg/kg能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产生.rALR4μg体外能明显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 rALR能抑制HBsAg和BSA诱导大鼠产生相应抗体及IL-2、IFN-γ的产生;体外能抑制经体内致敏的脾细胞的增殖,说明rALR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近红外信息辐照对免疫抑制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了近红外信息辐照(辐照)对免疫抑制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取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甲组各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75mg/kg)和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HAg,7×10~8菌体/只),同时各鼠每天全身辐照1h,共4周;乙组腹腔注射CY和HAg丙组仅腹腔注射HAg。结果甲、乙、丙三组于第四周末的存活率分别为83.3%、38.1%和66.7%(甲与乙组比较P<0.05);第四周末血清总IgG含量分别为141.4±17.6U/ml,120.3±16.6U/ml和117.0±22.9U/ml(甲组与其它两组比较P<0.01);第二周末抗H抗体效价分别为1:91.9、1:46.6和1:149.3(甲与乙组比较P<0.05;乙与丙组比较P<0.01)。结果表明,辐照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分离人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 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RT-PCR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与CD8+ T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共同培养, 或加入外源性IL-2及IL- 4, 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 IL- 4和IL-10.结果: CD4+ CD25+ Treg细胞高表达Foxp3, 主要分泌IL-10, 能够抑制CD8+ T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 高浓度IL-2能够阻断CD4+ CD25+ 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 这种抑制作用能够被高浓度IL-2阻断.  相似文献   
74.
人宫颈癌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6h,即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与对照组相比,P<0.01。当TDSF存在时,经PHA-P驯化的PBMC效应细胞对外源性IL-2反应显著减弱,表明TDSF能抑制IL-2的作用。PHA-P刺激PBMC增殖,但TDSF使其增殖抑制。表明TDSF能抑制IL-2产生及其作用;抗癌药对TDSF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75.
 脓毒症(sepsis)在1991年初次被定义为感染所致的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16年脓毒症国际共识更新至Sepsis 3.0,即由感染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相结合能够抑制部分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从而达到负性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本综述主要围绕脓毒症中PD-1/PD-L1在T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对抗PD-1/PD-L1抗体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6.
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结核病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患者为了预防排异反应 ,需要维持在一定的免疫抑制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易并发结核病 ,且有不典型性、播散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本院 1986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 ,共治疗肾移植术后结核病 12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4~5 2岁。肾移植术后常规使用环孢素 (CSA) ,硫唑嘌呤 (Aza)或骁悉 (MMF)、强的松 (Pred)三联用药 ,预防排斥反应。 12例术前均无结核病史 ,术后 2~ 4个月发病 3例 ,5~ 18个月 8例 ,49个月 1例。临床表现均为不明原因发热 ,体温 39~40 2℃ ,…  相似文献   
77.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霉酚酸类药物和类固醇的联合用药是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标准方案[1]。是因为基于CNI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排斥反应、提高短期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物功能有确定疗效[2]。然而,CNI的使用会增加肾毒性,这是导致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3],也是导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原因之一[4]。我们报道病例为CNI肾毒性致移植肾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78.
染料木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是从大豆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基异黄酮。Akiyama等于1987年发现Gen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剂,且具有抗肿瘤、抑制血管生成、抗氧化、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及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及DNA拓扑异构酶Ⅱ活性、激活抗氧化酶、消除氧自由基形成及具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等,由于染料木黄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可有效地抑制多种慢性疾病,故在器官移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本文探讨了用灭活的EB病毒(EBV)和ConA诱导产生的抑制性T细胞(Ts),对EBV感染自身B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EBV抗原诱导产生的抑制性T细胞(Ts)能使EBV感染B细胞中的EBNA阳性细胞数,~3H-TdR掺入量和IgA、IgG及IgM分泌量减少;而ConA诱导产生的Ts则使EBNA阳性细胞数和~3H-TdR掺入量增加,但三种I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前者对EBV感染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则相反,具有明显促进EBV感染B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问题,方法:对1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病人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皮质类固醇及OKT3四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结果:心脏移植术后1a6个月未发生明显的急性排异反应。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综合监测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可以有效地抗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