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34篇
内科学   51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089篇
预防医学   1220篇
药学   735篇
  6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目的 观察芜湖市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效果.方法 收集芜湖市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31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血清,所有婴儿在分娩后24 h内均注射100国际单位(IU)HBIG,并按照"0-1-6"接种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即儿童7月龄至12月龄期间召回检测"乙肝两对半",评估免疫效果.结果 婴儿HBsAg阴性率98.43%;婴儿HBsAb阳性率98.12%,母亲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婴儿HBsAg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005);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校正=6.079,P=0.014).结论 HBIG与HepB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使用为主的抗痨方案是目前推荐给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1] 。但这三种药物均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 ,可导致药物性肝炎 ,甚至出现致命的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1] 。现将本院 1993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住院的乙肝三系“大三阳 (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 )”或单项HBsAg阳性或HBM阴性的 2 0 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一比较和分析。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均为本院的住院病人 ,其中乙肝三系“大三阳”组 6 3例 ,男 4 0例 ,女 …  相似文献   
104.
饮食服务从业人员身体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着市民身体健康 ,关系着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 ,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为了解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分布规律 ,防止乙肝的传播 ,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为制定饮服从业人员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笔者对石河子市 1 996~ 1 999年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共调查 42 875人。①饮食从业人员 :包括厨师、服务员、业主、街头食品摊贩等。②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包括美容…  相似文献   
105.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比较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FQ-PCR与常规PCR和探针斑点杂交的灵敏性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FQ-PCR与常规PCR和探针斑点杂交三种方法检测HBV-DNA。结果:在15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中,FQ-PCR的检出率是93.59%(146/156),常规PCR为76.28%(119/156),探针斑点杂交为71.80%(112/156)。FQ-PCR显高于常规PCR及探针斑点杂交,P值均<0.05)。结论:FQ-PCR有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它能为临床疗效观察提供直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广东省绿头鸭场鸭乙肝病毒自然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两个鸭场携带乙肝病毒(DHBV)状况。方法 在对广东省家养绿头鸭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海市和顺镇、里水镇两个绿头鸭场作了随机抽样调查,采集了雏鸭、青年鸭和种鸭的血标本共519份,应用斑点分子杂交(DotBlot)测定法观察绿头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自然携带率。结果 两鸭场绿头鸭的DHBV自然携带率为36.0%(187/519),其95%可信限为31.0%~44.0%。不同鸭龄组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比较,两鸭场同日龄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率比较,绿头鸭DHBV自然携带率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不同鸭龄的绿头鸭DHBV-DNA含量定量分析(A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雏鸭>种鸭>青年鸭,和顺鸭场的绿头鸭DHBV-DNA含量高于里水鸭场。结论 两鸭场绿头鸭携带的DHBV可能源于不同的亚株。  相似文献   
107.
乙肝基因疫苗系列质粒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一系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常规PCR法扩增S、前S2-S、前S1-前S2-S片断,利用重叠PCR法扩增出前S1-S片断后,分别插入Rc/CMV及pSG5UTPL/Flag载体质粒中,并在其ATG起始密码前加入KOZAK序列后转染SP2/0细胞,Western-Blot杂交检测所表达蛋白,并用核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所插入片断的核酸序列。结果 插入片断的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编码基因一致,Western-Blot杂交检测出了相应的目的蛋白。结论 获得了8个能高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中、小蛋白和前S1-S蛋白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编码的核心(HBc)蛋白抗原性强,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c蛋白的结构和序列特征,有助于HBc蛋白的优化表达和纯化,并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乙肝病毒HBc序列的获取来源于NCBI网站GenBank数据库。运用Prot-Param和ProtScale工具在线预测乙肝病毒HBc的理化性质及其亲疏水性;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 4.0Server和TMHMM分别分析该序列的信号肽特征,跨膜区域及磷酸化位点;利用SOPMA和SWISS-MODEL全自动在线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模型;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ABCpred和SYFPEITHI HLA-A;02:01预测该蛋白抗原表位,利用Venny2.1.0工具筛选该蛋白最佳表位形成位置等。结果HBc蛋白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1086)H_(1710)N_(314)O_(300)S_(12),分子质量单位为24.35017ku,理论等电点为9.4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信号肽,没有跨膜区域,具有4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预测其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36.32%和41.04%。结合HBc蛋白序列的T、B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可及性、β转角、线性表位的预测结果,发现HBc蛋白具有T、B细胞抗原表位,并且存在4个潜在的优势抗原决定簇区域,分别为37-38、110、158-164、180-208位氨基酸。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Bc蛋白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这有利于疫苗的研发与制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医院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一高危区:乙肝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严重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如果对乙肝患的手术不严格管理,很容易在手术室内引起交叉感染;手术过程中污物的随意丢弃,还会造成医源性公害。因此加强HBsAg、HBeAg阳性患的手术管理,控制医源性感染是每一位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方法:1.乙肝患的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2.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3.污染器械的处理。4.污染敷料的处理。5.污染垃圾的处理。6.污染手术间的处理。7.乙肝患接触物的处理。结果:经采取上述措施,我院参加手术人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据调查:1992年前未采取预防措施,我院体检,手麻科46名医护工作人员,乙肝病毒阳性占4,35%,感染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占15.22%;经采取预防措施后,1998年体检,手麻科乙肝病毒阳性仍占4.35%(还是1992年原乙肝病毒阳性),感染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下降至6.52%。术前抽查20名乙肝两对半阴性患,术手复查乙肝两对半阴性为19名,阳性为1名,是因术中输血造成的,不属于交叉感染范畴。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传染病,近年来在我国有蔓延趋势,为控制乙肝病毒在易感人群中的传播,我们还需进一步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0.
乙肝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 (HB)已成为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我国感染尤为严重 ,现约 1 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 (HBV)。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携带者 ,而且是引起胎婴儿感染的重要原因 ,严重威胁我国出生人口的质量 ,也是导致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1] 。因此各国学者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将近年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及防治的研究状况作如下综述。目前公认的HBV垂直传播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1 母婴传播母体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必要环境 ,母体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