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1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22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470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6篇
综合类   1575篇
预防医学   81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98篇
  3篇
中国医学   2720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血液中栓子的早期检测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超声多普勒技术使栓子的无损检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的检测尚依赖于医生的手动操作和临床经验,仍缺乏可靠的自动检测系统.本文基于小波包变换和主元分析提取对栓子敏感的特征参数,并利用神经网络构建超声多普勒栓子信号的自动检测系统.仿真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栓子检测的准确性,有望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的NR1及NR2A亚单位在正常成年雄性SD和Wistar大鼠颈动脉体的表达,并对阳性产物的表达强度进行了灰度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正常成年SD大鼠及Wistar大鼠的颈动脉体内均存在NMDA N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从阳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判断这些阳性细胞为主细胞,两种大鼠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种大鼠的颈动脉体内几乎不存在NMDA NR2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在正常成年大鼠颈动脉体的主细胞上有NMDA受体的分布,并且该受体的二聚体构成不同于经典受体,这可能与谷氨酸在颈动脉体发挥的特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经导管瓣膜置换提供正常人主动脉瓣膜及肺动脉瓣膜的相关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40例(男28,女12)外形大小正常的成年人心标本.结果测得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周径分别为(63.25±8.43)mm、(66.52±11.25)mm;瓣膜游离缘长度分别为(26.25±3.84)mm、(27.51±5.15)mm;瓣膜附着缘长度分别为(20.36±3.51)mm、(21.27±4.64)mm;游离缘距窦底的距离分别为(15.15±2.67)mm、(16.54±4.33)mm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距主动脉根部距离分别为(16.59±4.16)mm、(17.23±3.26)mm.主肺动脉长度(33.54±8.15)mm.结论带瓣膜支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应根据主动脉以及主肺动脉开口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来选择.  相似文献   
74.
预测非编码RNA对认识其调控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出现频率作为神经网络分类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低输入数据的维数,去除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改善网络训练速度。对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对细菌混合ncRNA的预测精度达到81.3%,对原核生物tRNA的预测精度达到93.3%,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原核生物ncRNA。预测结果还发现两种古细菌的ORF序列在序列特征上与其它细菌和古细菌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75.
独立成分分析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统计方法。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在信号分析中面临的难题是:源信号的不同特性(既包括超高斯信号又包括亚高斯信号);未知的独立源数目;传感器信号受到较大的加性噪声污染。针对以上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独立成分分析的鲁棒算法。该方法先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将包含噪声的高维传感器观测信号降维分解到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利用交叉验证法估计出独立源的数目(解决了独立成分分析本身不能确定源数目的缺陷);然后利用快速稳定的FastICA算法分离独立成分。通过人工合成的数据和实际的脑磁图数据分析。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功效。  相似文献   
76.
独立成分分析(ICA)技术试图将多维数据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统计独立的分量。时间ICA和空间ICA都可以用于分析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但由于fMRI数据空间维数远远大于时间维数,为计算方便,在分析fMRI数据时。则更多的使用空间ICA方法。本文在单任务激励实验中,利用ICA方法从fMRI数据中分离出若干个与任务相关的独立分量,其中包括与任务相关的恒定分量(CTR)和与任务相关的暂态分量(TTR);通过将这些独立分量进行空间映射,得到了与任务相关的脑部激活区域。将此结果与SPM的分析比较,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在对结果的分析中,我们进一步指出了ICA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白及饮片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白及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UPLC和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15批白及饮片的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分别使用SIMCA 14.1、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以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15批白及饮片共有峰组间主要差异成分进行筛选;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检索成分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白及饮片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通路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质量标志物筛选原则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确证白及饮片的Q-Marker。结果 15批白及饮片确定了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1,指认了其中4个共有峰;利用PLS-DA、PCA共确定了4个主要差异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STAT3、GRB2、VEGFA等靶点及Proteoglycans in canc...  相似文献   
78.
从商末周初的“思虑生于心而属于脑”,到清末民初张锡纯提出的“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中医学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像是一个循环。在这个看似循环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医家的理论阐释充满活力。然而自民国时期以来,这种理论活力却慢慢消失了。随着现代脑科学知识的不断进展,中医学中“脑”的地位引发更多思考。一方面,脑的机能愈发明晰,脑的地位在全身器官中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脑却被归为奇恒之腑,是五脏六腑之外的补充,很难再被纳入脏腑经络系统的核心架构。在面向未来的中医学构建中,传统的脏腑经络固定范式将被突破,亟须将脑纳入五脏六腑的主流体系中,正视脑对脏腑经络的统摄作用,表征和重构脑与其他脏腑经络的联系,进一步丰富中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膳食模式与发病的关系,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干预方向。方法 以2018—2019年辽宁省某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确诊的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新发结直肠癌患者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同年龄1∶1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对象的膳食模式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对新发结直肠癌患者232例、健康体检者232人进行调查,2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体力劳动强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果薯类膳食模式(OR=0.482)、水产奶类膳食模式(OR=0.666)和果蔬素食膳食模式(OR=0.800)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西式膳食模式(OR=1.441)、辛辣熏制膳食模式(OR=1.195)、肉类膳食模式(OR=1.397)和高脂肪膳食模式(OR=1.349)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坚果薯类、水产奶类和果蔬素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西式、辛辣熏制、肉类和高脂肪膳食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结直肠癌的防病宣传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饮食健康宣传,提高防病意识,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分析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36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CRP、PCT、SIL-2R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脑卒中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血WBC、CRP、PCT和SIL-2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糖尿病、侵入性操作、CRP和PCT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A-ROC分析显示,血WBC、CRP、PCT、SIL-2R和联合预测主成分1(PC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816、0.854、0.686、0.918;PCA-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显示,WBC、CRP、PCT、SIL-2R和PC1预测肺部感染的准确率为77.33%、84.72%、86.90%、79.02%和89.24%。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