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0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1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963篇
内科学   784篇
皮肤病学   142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324篇
外科学   1488篇
综合类   102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8篇
  7篇
中国医学   422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70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81.
82.
目的 分析济南市导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及氨基酸变异。方法 2018年济南市HFMD常规监测病例样本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随机选择部分CVA6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细胞分离鉴定,扩增阳性分离株VP1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变异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8年共检测652份样本,其中CVA6核酸阳性率为47.85%(312/652),远高于人肠道病毒A组71型(human enterovirus A 71, EV71)(7.06%, 46/652)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8.44%,55/652 ),为济南市HFMD最主要病原体。通过细胞分离成功获得14株CVA6病毒,经VP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济南市CVA6分离株均为基因D5亚型,VP1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2%~100%和98.0%~100%,与2017年广东株(GenBank 登录号MG385796、MG385815)、广西株(GenBank 登录号MH018512)、云南株(GenBank 登录号LC413143)及2014年江西株(GenBank 登录号KY913482)等亲缘关系较近。VP1蛋白主要存在V174I等位点变异,与国内流行的D5亚型基本一致。结论 2018年CVA6病毒为导致济南HFMD的主要病原,与广东、广西、云南和江西等省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我国目前流行的基因D5亚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报道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皮瓣的选择。方法 采用6种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2例,对比观察了各种皮瓣的修复效果。结果 41个皮瓣1期成活,1例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远端发生坏死,但病人负重行走后,有2例小腱内侧筋膜皮瓣及1例足背皮瓣用于足跟负重部分修复者发生皮肤破溃及溃疡。结论 足部负重部分的修复应采用血供丰富、耐压、耐磨、厚度适中、可吸收震荡的皮瓣。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足底压 ,评价足底板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 :12名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 8名健康女性进行年龄和体重匹配。用 F- Scan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测量 ,Kistler床反力平台用以校正测量精确性。测量足底峰压和垂直分力 ,评价足底板的生物力学表现。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足底压明显高于健康人。使用足底板后 ,足底总的峰压明显降低 ,前足、后足峰压减低 ,中足峰压增高。而垂直分力改变不大。结论 :足底板能显著降低足底压力 ,使足底压力重分布 ,减轻类风湿足痛。特殊设计的足底板对类风湿足痛的治疗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采用中西医结合外用生肌膏治疗8例糖尿病足患者,并加以观察分析。结果8例中,临床治愈6例,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显示了生肌膏治疗的优点。结论:中西医结合外用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为不同部位断足再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关数据。方法 用体视学方法对66例成人足背皮神经进行了观测。结果 腓深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3.05mm,3.28mm^2;腓浅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3.14mm,2.38mm^2;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别为:第1断层2.75mm,2.14mm^2,第5断层2.68mm,2.09mm^2;足背中间皮神经的平均横径和面积分  相似文献   
87.
分期辨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中医分期辨治为主的综合疗法并与山莨菪碱(654-2)作对照,观察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的临床疗效及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载脂蛋白A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后期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人口信息(年龄、性别)、糖尿病足创面特征(糖尿病病程、创面持续时间、创面部位)、抗生素应用数量、实验室检测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足患者173例,其中51~60岁人数最多,有53例,占比30.6%,其次为61~70岁、41~50岁、71~80岁,分别占24.3%、20.2%、16.8%;男性总体多于女性,男性138例,占比79.8%,女性35例,占比20.2%。(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病程10~14年人数最多,38例,占比为22.0%,创面持续时间中人数最多为15~30 d,53例,占比为30.1%。173例患者共185个创面,其中位于足趾部位最多,有68例,占比36.8%,其次为足底52例,占比28.1%。(3)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0.1%,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34.7%,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42.8%,白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6.1%,肌酐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0.8%,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1.6%,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23.7%,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3.4%,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12.7%,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82.1%,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白细胞介素-6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77.5%,降钙素原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患者占比68.2%。(4)173例患者共送检标本257份,其中阳性210份,阴性47份,阳性率81.7%;其中革兰阳性菌共120株,占比57.1%,革兰阴性菌共89株,占比42.4%,真菌1株,占比0.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占比最高,为31.0%,其次是粪肠球菌16株,占比7.6%;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24株,占比最高,为1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1株,占比10.0%;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为89.2%,其次为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5%、76.9%;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率均为95.8%;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较为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173例患者中,抗生素应用数量为0的有19例,占比11.0%;1种及2种的均有61例,占比均为35.3%;3种的有25例,占比14.4%;4种以上7例,占比4.0%。(5)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17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等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创面感染相关的因素有创面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数量,高密度脂蛋白(OR=1.530、1.923、2.587,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病原菌培养中,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创面形成时间长、抗生素滥用,高密度脂蛋白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手术治疗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不便。了解足反射疗法对此病的疗效。方法 对 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 ,A组 3 0例 ,采用足反射疗法。B组 3 0例 ,采用药物疗法。C组 3 0例 ,采用足反射疗法与口服药物双重治疗。三组均以B超声诊断仪测定。结果 治疗前与第一疗程后 ,前列腺三径之差进行比较。显效 :两次差≥ 1 5cm。有效二两次差≥ 1 0cm。结果 :A组显效率 3 6 60 % ,有效率 5 3 3 3 % ,总有效率 89 99%。B组 :显效率 3 3 3 %。有效率 10 % ,总有效率 13 3 3 %。C组 :显效率 5 6 66%、有效率 3 6 66% ,总有效率 93 3 2 %。结论 证实了足反射疗法可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的首选方法。如与药物疗法配合使用 ,效果更好 ,并可解除有手术禁忌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