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种方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检测福寿螺肺囊内广州管圆线虫的效果,以寻找快捷检测方法。 方法 将60只实验室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均分2组,分别解剖成螺肺囊与肌肉两部分。镜检两组螺肺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节数,用匀浆法和酶消化法分别检测螺肺囊中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酶消化法同时检测福寿螺肌肉内幼虫数,分析螺肺囊与肌肉内幼虫数的相关关系。 结果 肺检法、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等3种方法检测螺肺囊内幼虫的灵敏度依次为96.7%、93.4%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P>0.05)。肺检法的检测速度明显快于匀浆法与酶消化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82,P<0.01);螺肺囊与肌肉组织内的幼虫数呈正相关(r=0.847, P<0.01)。 结论 肺检法的检测效果与匀浆法和酶消化法相似,但其检测速度更快,适合现场大规模螺体广州管圆线虫的定性筛查。  相似文献   
62.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基因,评价其融合蛋白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特征;克隆目的基因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PCR、双酶切鉴定后,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ELISA检测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该蛋白理化性质较稳定,含有分泌型信号肽;含有构成半胱氨酸蛋白酶催化中心的Cys84、His232和Asn253三个氨基酸残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且目的基因在E.coliBL21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可被其免疫的BALB/c小鼠血清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血清识别;作为包被抗原用于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与粗抗原无差别,检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其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4%与粗抗原相比特异性较高。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Z与多个物种组织蛋白酶-Z基因同源,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含有信号肽,可能是重要的虫体分泌排泄抗原成分,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螺体内的发育情况及对BALB/c小鼠和昆明鼠的毒力,寻找适宜的实验室易感宿主。方法连续7d分别用感染大鼠的粪便喂食福寿螺和褐云玛瑙螺.1个月后解剖感染螺,观察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发育情况及虫数;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分离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L3)分别感染昆明鼠;而感染BALB/c小鼠的Ⅲ期幼虫来自于褐云玛瑙螺。通过观察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体重变化、mmp-9活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价不同来源幼虫对不同小鼠的致病力。结果广州管圆线虫在褐云玛瑙螺及福寿螺中的发育无显著性差异.但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幼虫数量高于福寿螺。BALB/c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死亡率、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及脑脊液总蛋白含量等明显高于昆明小鼠,其体重减轻、病理变化也更明显。用不同螺来源的Ⅲ期幼虫感染的小鼠其mmp-9活性、脑内虫体数、脑脊液总蛋白含量、体重减轻及脑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ALB/c小鼠、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BALB/c小鼠是较好的实验室易感宿主,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来源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对小鼠的毒力无差异,从环保角度考虑褐云玛瑙螺更适合于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具有足够感染度的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模型。方法将福寿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每组16只。分别用每只螺0条、1500条、2500条、3500条一期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24h后以相同感染数量相同时间重复感染一次。35—40d后,使用酶消化法查找三期幼虫,观察螺的死亡率、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结果Ⅰ、Ⅱ、Ⅲ、Ⅳ组死亡率分别为0、31.25%、31.25%、62.5%;Ⅰ组各螺无三期幼虫感染,Ⅱ、Ⅲ、Ⅳ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Ⅲ组和Ⅳ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Ⅳ组之间感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时,Ⅰ组螺可正常生存,无死亡;Ⅱ组螺死亡率较低.但感染度亦不高:Ⅳ组螺感染度较高死亡率亦高;Ⅲ组福寿螺死亡率较低、感染度较高、感染虫数较均衡,最适宜作为模型。  相似文献   
65.
Blood-central nervous system (blood-CNS) barrier breakdown, an important pathophysiological event in meningitis, results in extravasation of leucocytes into subarachnoid space. The blood-CNS barrier disruption is mediated by primarily two enzyme systems,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s (PA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issue-type PA (tPA), urokinase-type activator (uPA) and MMP-9 in cerebrospinal-like fluid (CSF-like flui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ice with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compared with uninfected mice. Eosinophilia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PA, uPA and MMP-9 activities, and albumin concentration. In addition, when GM6001, a specifi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blocker, was injected into infected mice, MMP-9 activity and total protein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from their preinjection high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As and MMP-9 proteolytic cascad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blood-CNS barrier disruption in eosinophilic meningitis caused by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7例)、脑神经受累(3例)和肢体瘫痪(1例)等.临床分型:脑膜型8例,脊髓型1例.神经影像学:4例存在软脑膜弥漫强化,脑和脊髓实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者4例.脑脊液检查:全部患者均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均升高[(70~780)×106/L],蛋白均升高,5例有葡萄糖减低.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细胞比例均升高.1例(仅行1次腰穿)嗜酸细胞比例5%,其余8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多次枪查在45%~90%,呈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症,伴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寄生虫虫体.结论 脑脊液嗜酸细胞比例超过50%的脑膜炎应高度怀疑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实验室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变化及其致病性,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福建省采集的广州管圆线虫L3经口、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感染SD大白鼠,观察感染效果。从SD大白鼠粪便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L1,感染人工繁殖的福建子代福寿螺,25.5~26.5℃条件下,分别置于无水环境和水族环境饲养,观察广州管圆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规律、发育进程、分布状况、不同发育期幼虫形态特征及诱导的病理变化等。结果L3经口感染的感染率较其他感染途径为好;无水环境中的福寿螺在休眠状态不影响广州管圆线虫发育;实验室完成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最短为50d;休眠状态螺体L3出现前期为16.5d,水族环境螺L3出现前期为18.5d,鼠粪L1开放前期为33.5d。L3主要分布于感染螺的肺、肌肉及肝脏等处,螺肺囊可出现明显的L2、L3结节病理表现。折光颗粒、头部特征、鞘膜变化是各期幼虫形态特征的主要鉴别指标。观察期感染鼠多数死亡,虫卵诱导的肺纤维化和肺动脉虫栓是主要死因。结论经口感染大白鼠及感染性螺置休眠状态是维持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较好的方式。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长短取决于中间宿主及环境温度。螺肺的特殊结构和幼虫结节病理表现为创立新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广州管圆线虫肺炎的病理变化特征。方法 大白鼠感染管圆线虫后,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是观察肺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 成虫寄生于肺动脉内形成虫栓,虫卵及幼虫阻塞肺毛细血管形成异物肉芽肿结节。肺血管内弹力膜断裂,坏变上动脉炎及内皮细胞呈弥漫性或簇状乳头状增生。肺部还可伴随支气管炎,肺炎及肺脓肿等改变。结论 实验性广州管圆线虫性肺炎的主要病变为成虫和虫卵的栓塞血管,血管的坏变和内皮细胞高度增生,成虫  相似文献   
69.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M抗体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M抗体检测,了解其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并比较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兔抗大鼠IgC处理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6d已有明显上升,并在45d左右达到第1个高峰,然后下降,在第123d前后又达到一个高水平。感染大鼠血清经兔抗大鼠IgC预处理后,在27、60和90d三个时点IgM抗体检测值出现较明显的变化。结论结果显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后宿主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对免疫学检测靶标和诊断时机的选择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ELISA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大鼠血清进行抗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滴度的检测,以了解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比较了感染血清经过或不经过2-琉基乙醇处理和给大鼠灌服吡喹酮的情况下,ELISA检测值的变化。蛄果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升高。用2-ME处理后各时点采集的感染大鼠血清OD值均较不加处理者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药结束后第3d大鼠血清IgG抗体ELISA检测值约为未服药组感染大鼠的2.2倍。结论以2-ME处理的血清及服用吡喹酮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