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7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220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476篇
临床医学   2589篇
内科学   1166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986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692篇
综合类   1546篇
预防医学   4021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786篇
  6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712篇
  2019年   764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1246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通过对朝阳门社医连续性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分析,探讨季节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的影响及连续性卫生服务调查方法在我国城市社医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断面性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An extensive search was made for people with presenile dementia (PSD) still under 65 years living in the Southampton Health District. Twenty-seven sufferers were identified. People with PSD had a high degree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and self-care disabilities and carers showed considerable stress. Servic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old age psychiatry team,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rom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Unit.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es were the commonest form of support. The four sufferers in receipt of no services were less impaired. Identified needs included more counselling and advice and specific provision for th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sufferer.  相似文献   
73.
马志强  吴香兰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0):1172-1178
在全科医疗服务制度背景下,增强医患信任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医患信任源模型,结合文献分析,本文对全科医疗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得出卫生行政部门对签约服务的监督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环境、全科医生提供的服务质量、居民自身的信任倾向是影响医患信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四方主体角度出发,提出要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力度、提升制度信任、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人际信任、发挥居民的社会监督力量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意愿和全科医疗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4.
背景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现有关于全科医生胜任力的研究大部分强调应着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忽略了全科医生内隐素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仍缺乏评估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的有效工具,开发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量表(GPICRS)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编制GPICRS,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提升全科医生胜任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初始版量表。于2021年9—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全国选取380例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初始版GPICRS对其进行调查,通过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验证量表的合理性,基于加权平均法评价全科医生的内隐胜任力水平,比较不同特征全科医生的GPICRS平均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35份(88.2%)。GPICRS由工作动机、自我效能感、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素养4个维度14个条目构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37,Bartlett’s球形检验χ2=592.715、P<0.001,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1.00...  相似文献   
75.
分级诊疗制度是优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但落地实施时遇到阻碍,因存在转诊标准不一、空间不连贯和时间滞后等问题,医联体模式推进存在难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联合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套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川沙医联体慢性肾脏病(CKD)专病精准分级诊疗管理方案。以CKD病种为例,基于指南梳理CKD患者的疾病管理规律,建立医疗信息联通共享、转诊规则标准的CKD专病分级诊疗知识库,设计区域CKD专病分级诊疗系统,构建了基于医院-社区联动管理的专病分级诊疗一体化管理模型。且实证应用评价显示,基于CKD知识库的专病分级诊疗模式,可以精准定位易发和高危人群,及时筛查评估CKD早期患者,提升CKD患者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76.
背景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启动和落实,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逐渐成为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并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日常考核和评价机制,能够正向激励全科医生的工作并促进签约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目的 编制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为科学评价我国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提供适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文献回顾并参考相关岗位胜任力量表进行了测量题项拟定和初始量表设计。并于2021年4—8月对全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域的基层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集了402份有效问卷数据。将有效样本(n=402)平均随机分为两部分,样本A(n=201)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B(n=20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最终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量表包括4个维度(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21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9,全科服务能力、人文执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7、0.850...  相似文献   
77.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合理有序就医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学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评价,较少有学者利用工具聚焦代表性政策对各篇进行定量评价。目的 定量评价我国中央层面的6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分析政策优劣,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方法 于2022-04-30,以“家庭医生”为关键词在北大法宝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并在国务院网站进行相关内容检索,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今。采用ROSTCM 6.0软件进行文本挖掘,然后以其结果为依据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层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并基于政策一致性评价(PMC)指数模型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获得相关政策32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领域排名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为“签约服务”(274次)、“健康”(272次)、“医疗”(264次)、“家庭医生”(225次)、“签约”(180次),以其为依据共选择中央层面有代表性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6篇,分别标记为P1~P6。政策量化...  相似文献   
78.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关口,基层医务工作者承担着辖区内疫情监测、预防接种、健康宣传及协助疾控部门调查处置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职责,在疾病群防群控、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有效防控传染病发挥关键作用。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工作者社区传染病的诊治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及开展传染病相关系列培训,提高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3月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全科医学科在2021年11月举办的国家级社区传染性疾病继续教育会议的所有参会者为研究对象。会前、会后通过问卷星二维码向参会者发放调查问卷,会前问卷内容包括参会者人口学特征,工作后是否参加过社区传染病培训,社区传染病诊治开展情况,社区传染病防治的主观态度(是否愿意管理社区传染病、对自己传染病诊治能力满意度),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及会议内容相关知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态度。会后问卷内容主要为会议内容相关知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态度以及对本次线上会议满意度调查。会前共有301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完成调查问卷,会前及...  相似文献   
79.
This study describes a novel type of support for GPs caring for patients dying at home: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telephone advisory service for GPs, run by GPs with a special interest in palliative care (GPwSIs) in the Netherlands 2000-2003. A growing number of GPs called for advice, 10% during out of hours.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as generally short (days to weeks in 70% of cases). Most advice sought by GPs concerned symptom management and on evaluation, 85% of the GPs followed the advice.  相似文献   
80.
Out-of-hours organisa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are of patients 70% of the time, and their GPs act as gatekeepers to secondary care services.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identifies the variations in GPs' out-of-hours referral rates to secondary care and factors that could explain these variations. 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GPs who worked in one UK general practice out-of-hours cooperative which served 19 practices with 167 000 registered patients. Data on patients who accessed the out-of-hours service over 3 years (2001-2004) were examined. Factors thought to be predictors of variation in referral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re was a fivefold difference in referral rates between the lowest and highest referring quartiles of GPs (OR [odds ratio] = 4.56, CI [confidence interval] = 3.86 to 5.38). The sex (female) of the clinician, the time of the consultation (11 pm to 7 am), and the place of the consultation (home visit) accounted for some, but not all, of the increased referral rates. A doctor working out-of-hours disproportionately influences the fate of the patient, the number of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extra costs to the health service. There is a need for follow-up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ferral behaviour, and how the variation relates to patient factors and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used when planning the staffing of out-of-hours services to optimise appropriate care and minimise patients' exposure to unnecessary intrusive and expensive hospital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