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与分析大麻素受体2(CB2)在尖锐湿疣和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集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患者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B2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CB2在尖锐湿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累积光密度值分析显示,CB2在尖锐湿疣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组织中表达量最低(25 361.33±15 462.7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69 863.66±14 203.88),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则居中,但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程度不断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分级为63 571.98±13 417.21,高分级为65 719.27±13 6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2 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与内参β-actin mRNA比值为1.35±0.3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与β-actin mRNA比值为7.49±0.98,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居中,呈现随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程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其在低分级组织中为3.54±0.42,高分级组织中为5.56±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2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确定抑郁焦虑情绪对CA复发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初诊CA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情绪状态。SDS>50和/或SAS>50为抑郁焦虑者,其余患者为非抑郁焦虑者。选择健康体检32人为对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随后观察两组CA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CA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为(8.03±2.1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28±1.21)% (P<0.05);抑郁焦虑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为(8.64±2.12)%,显著高于无抑郁焦虑组(7.55±2.05)% (P<0.05)。治疗后抑郁焦虑组第1、2、3、6个月的复发率均高于无抑郁焦虑组。结论:抑郁和/或焦虑情绪可加剧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导致CA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HPV感染宫颈组织中14-3-3σ启动子甲基化与14-3-3σ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6例宫颈CIN3+宫颈原位鳞癌,39例宫颈尖锐湿疣及35例对照标本中14-3-3σ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Q-PCR法检测14-3-3σ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14-3-3σ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CIN3+宫颈原位鳞癌组中14-3-3σ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组为17.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3+宫颈原位鳞癌组的14-3-3σ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宫颈尖锐湿疣组14-3-3σ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结论:HPV感染宫颈CIN3+宫颈原位鳞癌组织中14-3-3σ表达减少可能与14-3-3σ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治疗CO_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42例。对照1组在CO_2激光术除去尖锐湿疣后仅给予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照2组在CO_2激光术除去尖锐湿疣后待伤口愈合后给予咪喹莫特外用,观察组在上述两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五味消毒饮。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1组有效率为64.25%,对照2组有效率为59.52%,观察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治疗CO_2激光术后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克疣(LK植物液)是从天然植物科学方法提取。能阻止带有HPV的棘细胞层的增生及抑制分裂,但是不损伤未感染HPV的细胞,我们观察其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克疣涂于被感染处1日3次,可用棉花或纱布醮LK植物液敷贴,每次10-15分钟。结果:近期治愈率92%-96%,无效率7%-8%。复发率4%-6%。结论:克疣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毒性低,无副作用,可以用于孕妇及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角质形成细胞Fas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对51例CA和18例正常上皮分别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Fas抗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c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A皮损Fas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上皮(P=0.004),CA皮损与正常上皮捌亡指数无明显差异(P=0.664),CA皮损Fas指数与凋亡指数无明显相开关性(P=0.647)。结论:CA皮损存在Fas的过表达,CA皮损Fas的过表达并未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97.
NK细胞与尖锐湿疣转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 ,探讨NK细胞数在尖锐湿疣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目 ,皮损给予液氮冷冻、上臂内侧皮下注射转移因子、皮损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 ,疗程结束后随访 3个月 ,观察尖锐湿疣复发情况。结果 :  74例患者 47例临床治愈 ,2 7例复发。 74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病程小于 3个月组高于病程大于 3个月组 (P <0 .0 5 ) ,未复发组高于复发组 (P <0 .0 5 ) ,未复发组 15例复查了NK细胞 ,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增高 ,增高的程度与病程有关 ,短病程者高于长者 ,NK细胞增高的程度与复发有一定关系 ,明显增高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HPV16/18阳性的尖锐湿疣DNA倍体和cyclin D1、P53、P21WAF1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使用组织芯片技术和DNA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227例外阴尖锐湿疣和21例外阴鳞状细胞癌的DNA倍体类型,并进行cyclin D1、P53、P21WAF1免疫组化研究.结果HPV 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2C细胞占(44.36±6.66)%,3C~4C占(37.72±8.43)%,5C占(15.21±6.33)%,>5C占(2.71±1.04)%.98例HPV16/18阳性尖锐湿疣中,cyclin D1、P53、P21WAF1阳性者分别为39例(39.80%)、52例(53.06%)、47例(47.96%).HPV 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16/18阳性外阴尖锐湿疣DNA倍体图像分析显示高度增殖活性,cyclin D1、P53高表达,P21WAF1低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分泌物标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436例分泌物中,总阳性率35.1%。其中6/11型101例次,16型52例次,18型43例次。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复查,男、女阳性率分别44.7%和46.8%。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受检男、女阳性率为30.8%和46.3%。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7.9%和29.1%。自检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0%和38.0%。可疑CA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3.3%和39.5%。结论分泌物检测中HPV6/11型最多。非尖锐湿疣性病患者、性伴或配偶患尖锐湿疣、可疑尖锐湿疣和要求自检患者均可发生HPV感染,尖锐湿疣治疗后3~6个月仍有HPV残留,因这些患者均属于尖锐湿疣高危人群,应进行HPV检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肛管尖锐湿疣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58例肛管尖锐湿疣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20%足叶草酯涂布疣体联合0.75%氟尿嘧啶溶液肛管内灌注,对照组(26例)单独采用20%足叶草酯涂布疣体。结果:治疗组患者经1~2次治疗损害消失。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5.6%(5/32),对照组复发率为53.8%(14/2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足叶草酯外涂配合氟尿嘧啶溶液灌注是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