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临床上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因右侧颞部起肿物30年,于1999年4月份来我科就诊。2岁时右侧颞部起粟粒大小红色丘疹,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从15岁开始皮损显著增大,形成花生米大小斑块,表面易破溃,流出淡黄色液体,并且周围开始出现新的皮疹。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个人史、家族史及月经生育史皆无阳性发现。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所见:右侧颞部约1 x1.5cm大小暗红色斑块,呈结节状,中等硬度,无压痛。周围有数个粟粒至绿豆大小暗红色结节,表面有剥离面,伴…  相似文献   
4.
NK细胞与尖锐湿疣转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 ,探讨NK细胞数在尖锐湿疣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目 ,皮损给予液氮冷冻、上臂内侧皮下注射转移因子、皮损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 ,疗程结束后随访 3个月 ,观察尖锐湿疣复发情况。结果 :  74例患者 47例临床治愈 ,2 7例复发。 74例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病程小于 3个月组高于病程大于 3个月组 (P <0 .0 5 ) ,未复发组高于复发组 (P <0 .0 5 ) ,未复发组 15例复查了NK细胞 ,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增高 ,增高的程度与病程有关 ,短病程者高于长者 ,NK细胞增高的程度与复发有一定关系 ,明显增高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型麻风反应(ENL)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较少见且易被误诊,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治疗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淤积性皮炎是常见的较难治疗的皮肤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治疗困难。我们采用丹参酮治疗75例淤积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机制及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2003年2月~2004年12月在本科门诊确诊的75例淤积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38~71岁,平均55.4岁。其中38~47岁8例,48~57岁32例,58~67岁27例,68~77岁8例。病程3个月~19年,平均8.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下肢湿疹伴双侧静脉曲张者11例;双侧下肢湿疹伴有单侧静脉曲张者31例;单侧…  相似文献   
7.
B7-CD28/CTLA-4在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7-CD28 /CTLA-4分子为主的共刺激通路是T细胞活化增殖的必要条件。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学异常,皮损中亦有T淋巴细胞的浸润及活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7-CD28 /CTLA-4共刺激通路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利用CTLA-4Ig、抗CD80单抗治疗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红皮病12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及并发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73.3%红皮病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他致病原因依次为药物过敏、肿瘤,部分原因不明。28.3%并发感染的红皮病患者中,41~60岁组和〉6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白蛋白降低组患者感染率高于血浆白蛋白正常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皮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能忽视非常见病因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红皮病患者的感染率增加,应注意皮肤护理及早期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以期提高BCC与SC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170例BCC与100例SC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BCC与SCC年度发病整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BCC、SCC男女患病比例分别为0.8∶1、1∶1,好发部位均为曝光部位(头面颈部和四肢),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4%与30.0%。临床诊断上,BCC易与脂溢性角化病(SK)、色素痣混淆;SCC易与BCC、鲍温病、光线性角化病(AK)混淆。结论:BCC和SCC为临床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肿瘤,但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对于可疑病灶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