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54篇
  免费   3925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耳鼻咽喉   283篇
儿科学   1064篇
妇产科学   1442篇
基础医学   4540篇
口腔科学   822篇
临床医学   5699篇
内科学   8951篇
皮肤病学   297篇
神经病学   2085篇
特种医学   16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705篇
综合类   749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796篇
眼科学   324篇
药学   5086篇
  105篇
中国医学   1724篇
肿瘤学   2143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787篇
  2022年   1375篇
  2021年   2409篇
  2020年   2130篇
  2019年   1892篇
  2018年   1898篇
  2017年   1727篇
  2016年   1808篇
  2015年   1711篇
  2014年   3573篇
  2013年   3610篇
  2012年   3133篇
  2011年   3500篇
  2010年   2580篇
  2009年   2459篇
  2008年   2388篇
  2007年   2458篇
  2006年   2019篇
  2005年   1815篇
  2004年   1516篇
  2003年   1255篇
  2002年   1118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855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653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553篇
  1994年   533篇
  1993年   403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385篇
  1990年   312篇
  1989年   301篇
  1988年   272篇
  1987年   218篇
  1986年   209篇
  1985年   264篇
  1984年   219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187篇
  1981年   160篇
  1980年   147篇
  1979年   129篇
  1978年   99篇
  1977年   92篇
  1976年   86篇
  1975年   8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7 毫秒
991.
为了解合肥市 0~ 2岁儿童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情况及影响因素 ,以县 (区 ,下同 )为单位 ,每个县按东、南、西、北、中 5片 ,各随机抽取 1个乡 (街道 ) ,调查 1999年 12月 1日~ 2 0 0 2年 11月 30日出生的儿童 ,采血检测HBsAg ,共调查儿童 6 98名。结果显示 :HBsAg携带率城市为 0 (0 / 383) ,农村为 4 8% (15 / 315 )。城市和农村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 99 7% (382 / 383)和 98 4 % (310 / 315 ) ,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首针及时接种率城市 (89 3% )高于农村 (79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5 1,P <0 0 1)。同时还显示 :农村县级及以下医院不开展孕妇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检测 ,且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 30 %。由此可见 ,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质量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同时要推广孕妇HBV感染指标筛查 ,以便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相似文献   
993.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提供本底资料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于 2 0 0 3年调查了 0~ 3岁儿童 5 6 70人 ,儿童母亲 12 16人。结果显示 :0~ 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76 16 %、73 4 4 %、32 6 6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 3 37%、4 0 18%、5 17%。与 1992年调查结果相比较 ,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了 77 6 1% ,HBsAg携带率由 9 6 8%降至 3 37% ,保护率为 6 5 19%。首针及时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接种的儿童 ,HBsAg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儿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 ,降低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成为今后乙肝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肝移植病例住院费用构成并评价其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手术操作代码为50.5001的病案170份,采用<病例分型质量费用管理系统>软件和SAS6.1 2,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讨论:肝移植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费用十分昂贵,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995.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监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制定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方法对285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首位,达26.0%;革兰阳性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41.7%;体外耐药监测表明:革兰阴性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外,其余细菌均已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及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SCMC APL-2010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SCMC APL-2010方案治疗的44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的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结果 44例APL患儿中,42例(95%)经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1例经2个疗程达CR,总CR率为98%,9年EFS率为96%±3%,OS率为97.7%±2.2%。不良事件中,发生感染41例(93%),粒细胞减少29例(66%),分化综合征12例(27%,其中死亡1例),肝功能异常16例(36%),胃肠道不良反应12例(27%),QT间期延长7例(16%),睾丸炎1例(2%),无第二肿瘤发生。结论 SCMC APL-2010方案治疗儿童APL预后好,可获得长期生存,但治疗相关感染较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表型、基因型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筛查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MCADD的新生儿资料。结果 2 674 835例接受筛查的新生儿中诊断MCADD的12例(1/222 902)。其中10例接受基因检测,发现ACADM基因16个突变位点的13种突变类型:7种为已报道突变(p.T150Rfs*4、p.M1V、p.R206C、p.R294T、p.G310R、p.M328V、p.G362E);5种新突变(p.N194D、p.A324P、p.N366S、c.118+3A > G、c.387+1del G)和1例11号外显子缺失,以p.T150Rfs*4最常见(4/16)。ACADM基因突变位点检出率80%。未见表型-基因型相关性。确诊后给予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随访4~82个月期间未见急性代谢失衡发作,除1例合并脑发育不良外均预后良好。结论 MCADD在中国南方人群相对罕见;p.T150Rfs*4为中国人群热点突变;筛查阳性的病例建议联合辛酰基肉碱检测及基因判断。  相似文献   
998.
樊迪  刘晓芬  李云  张野 《安徽医学》2019,40(8):852-857
目的评价以不同阈值脉压差变异率(PPV)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胸腔镜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实质切除患者1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血流动力学管理组(C组) 57例、低PPV组(G_1组) 57例及高PPV组(G_2组) 57例。C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尿量指导输液; G_1组以低PPV(3%≤PPV≤6%)为目标指导输液; G_2组以高PPV(10%≤PPV≤13%)为目标指导输液。比较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液体出入量、术后1周肺部并发症(PPCs)、术后肺功能、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 3组患者HR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MAP值较C组更稳定。3组患者的乳酸值(Lac)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术中各时间点Lac值更稳定,优于C组、G_2组。3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时间及分组变化的趋势,时间效应及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PaO_2/FiO_2值更稳定,优于C组。3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在不同时间点有随分组变化的趋势,分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_1组、G_2组术中各时间点PaCO_2更稳定,优于C组。C组、G_1组、G_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分别为35. 09%、14. 04%和28. 07%,3组患者PPCs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55,P=0. 032)。C组、G_1组、G_2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4. 56±5. 52) d、(11. 42±3. 83) d、(12. 91±3. 77) d,G_1组患者住院时间与C组、G_2组患者相比明显缩短(P<0. 05)。结论胸腔镜下肺切除术中运用GDFT时,以低PPV为目标的液体输注方案为好,能够改善氧合,降低PP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999.
1000.
《Primary care》2016,43(1):137-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