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Historically,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communities have been the victims of negative stereotypes in respect to substance abuse. There has been a notable absence from recent national drug policies in the UK to address the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care needs of black and ethnic minority. Evidence from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urveys strongly indicated that the rate of prevalence of drug abuse within the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groups, particularly among South Asia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ite population but with increasing trends. The evidence from quantitative surveys strongly indicat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lcohol misuse within black and minority groups was increasing, especially among the Indian and black Caribbean communities.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substance misusers, especially those from South Asian communities and women, were under-presented in treatment services. Substance abuse among the growing diversity of black and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ies has strong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ision of health care in substance abuse services. Nurses and oth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ethnic minoritie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y serve.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常规干预措施对土家族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健康教育、药物干预等方法对干预前后1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空腹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用药依从性、颈动脉斑块等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356名研究对象中,干预1年前后结果显示,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用药依从性、颈动脉斑块等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积极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规模化白内障手术的术式、方法和评价.方法 分析5218例(5741眼)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总结其中“爱心光明行”604例(604眼)规模化手术模式的经验.结果 5218例(5141眼)白内障术后1~3d祼眼视力0.1~0.25者1034眼(18.01%),0.3~0.6者3215眼(56.00%),≥0.8者1492眼(25.99%).脱盲率100%,脱残率80.18%.术后3~6个月复查1326眼,0.1 ~0.3者278眼(20.96%),0.4~1.2者1048眼(79.03%).其中“爱心光明行”5月21日至6月10日20 d完成604例(604眼)手术,平均每天手术30.2例.1个术者1d可连续做手术30 ~40例,5月27日达39例手术.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白内障复明工程最佳方式.实现白内障规模化手术模式,是我州的白内障复明扶贫工作的一条提高手术效率的新路子,保证了政府、残联、慈善基金会的大批量光明行动顺利完成,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及从1985~2000年15年间其月经初潮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到1985年、1991年和2000年的部分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比较其总体的变化趋势,并用统计软件作出趋势图。结果: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在15年来是逐年提前的,回族在1991~2000年这段期间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出现后退现象。这5个少数民族均呈现出乡村提前的速度快于城市。结论:我国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的"生长长期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增长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66.
梁兴梅  田旭 《中国校医》2012,26(6):409+411-409,411
目的了解某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抽取某校1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为41.92%,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知晓率分别为45.32%、29.08%和61.15%。结论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高于全国居民相应水平,但其自身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知晓率低于其他项目,建议该校加强藏族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注重其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未婚男性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及性自慰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贵州省镇宁县、三都县、玉屏县和务川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侗族14~28岁未婚男性青少年各50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遗精年龄呈正态分布,P50=15岁,呈年代前移态势,城市年龄小于农村。40.8%男青年表示有自慰,不同民族间发生自慰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民族、户籍和生殖健康知识来源影响自慰后的感受。结论:社会经济、文化传统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影响着性生理和性活动的发生发展。为提高少数民族生殖健康水平,结合各民族民俗文化,开展尊重关心青少年性发育和性权力的生殖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掌握白族人群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流行模式,并对其基因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在流行病调查的基础上用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DNA载量测定及基因分型.结果 425例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A组(大三阳)阳性率为24.7% ;B组(小三阳)阳性率为34.4%;50例扩增例数基因分型结果B型23例,占46.0%;C型20例,占40.0%;D型5例,占10.0%;C型/D型混合感染2例,占4.0%.结论 该地区乙型肝炎流行模式以小三阳为主;基因分布以B型居多,C型次之.  相似文献   
69.
云南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对家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家庭和非HIV感染者家庭的家庭规模、经济状况和医疗负担等,了解艾滋病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对家庭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的方法,首先整群随机抽取HIV/艾滋病(AIDS)病人家庭,然后按2∶1的比例选取吸毒非感染者家庭和一般家庭。结果调查发现,HIV感染者家庭目前家庭规模显著小于一般家庭(P<0.01);HIV感染者家庭年均收入较低,而年均支出没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家庭的医疗负担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庭。结论艾滋病对家庭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削弱劳动力、减少家庭收入、增加医疗负担,进而破坏家庭规模和结构,导致家庭社会功能的丧失和经济贫困。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在贵州从江县侗族、江口县土家族中的基因类型特点、基因型频率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β-地中海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筛查阳性受检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受检982人中,共检出5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总检出率为5.27%,其中侗族、土家族检出率分别为7.85%、2.68%;经β珠蛋白突变基因分析,在这两个民族中检出中国人常见3种突变类型:CD17(A→T)无义突变(39例,75.00%),CD41-42(TCTT)移码突变(12例,23.07%)和βE(Codon26)(1例,1.92%)。结论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中β-地中海贫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很独特,可能与族内婚配、家族发病聚集性和通婚地域半径狭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