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1篇
  免费   1188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15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871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3879篇
内科学   930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337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科学   610篇
综合类   2402篇
预防医学   255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108篇
  60篇
中国医学   328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60篇
  2018年   591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519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029篇
  2012年   1023篇
  2011年   924篇
  2010年   836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分析临床科室取血工作量情况及2019年12602袋血液取发血的情况,对医院的输血科的位置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基于度量关联规则的质量追踪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度量关联规则的质量追踪模式进行医院消毒供应质量追踪管理。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600件无菌器械,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同期另选使用该无菌器械的200例患者,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质量追踪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供应管理,对比两组600件无菌器械的1000项消毒供应事项中的合格情况、临床效果和器械使用及管理的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对照组抽样的1000项消毒供应事项中不合格率为10%,观察组为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手术备件不及时率和损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x2=4.688,x2=5.128;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信息登记考核优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6.572,x2=15.417,x2=10.058;P<0.05)。结论:度量关联规则能够从消毒工作流程、消毒设备使用、无菌器械存储和人员业务能力方面提高无菌器械的临床供应质量,提升医院消毒供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在儿科急诊对新护士展开临床带教中,使用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该院儿科急诊中入岗新护士共计70名,设为该次实验对象。设立常规组与实验组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并分别纳入作为对应组观察患者。其中常规组(2018年5—12月期间)的35名实习护士沿用传统带教模式展开教学,实验组(2019年1—5月期间)的35名实习护士沿用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展开教学。在两组同时期下收集各100例临床患者,在带教周期一月期间为其提供护理工作评价。并对其护士进科前后综合能力考评情况、护理技术考核成绩、护士带教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进行统计。结果进科前,两组对象综合能力考评能力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科后,实验组新护士综合能力考评成绩相比常规组更高,同时实验组护士的儿科护士护理技术考核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常规组,实验组新护士对带教满意度明显更高,同时对应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科急诊中入岗新护士情境教学法,对培养其岗前护理技能操作技能效率较高,同时能改变其患者护理满意性,加强新上岗护士综合能力,拉近护患之间关系,是较好的临床带教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术期给予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治疗各项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异常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研究组单一用药多于对照组,二联用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效果显著,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6.
韩栋  刘锋  关小倩 《中国医院统计》2021,(2):172-174,180
目的通常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指标用于评价综合医院的能力,当用于医院内部评价时,因专科差异较大,现有指标不宜直接用于临床专科比较。本文拟探讨DRGs指标体系应用于医院内评价的问题,并提出专科能力指数及其计算方法。方法以某院2018年DRGs分组结果及该院所在省份DRGs数据,论证现有DRGs指标体系应用于医院内专科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评价指标——专科能力指数以对临床科室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新指标能有效地弥补DRGs指标体系在医院内评价临床科室时存在“不可比”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科室的专科能力。结论基于DRGs的专科能力指数不仅使得各临床科室具有可比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建立由医嘱开立系统、临床数据平台、预约系统、各专科专项信息系统组成的医嘱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共享,使检查、检验、输血、手术、治疗类等非药物医嘱各执行环节实时准确操作和记录,形成管理闭环。这避免了医疗差错发生,规范了诊疗流程,使医嘱执行全过程准确记录且可追溯,并对医嘱管理信息实时质控。下一步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对医嘱记录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处理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8.
针对医疗废物管理信息追溯覆盖率低开展QC小组活动。经调查,确认计量项目信息追溯覆盖率低为问题症结,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并对要因逐一确认,从开展针对性培训、采用二维码信息录入方式、引入智能称量终端等方面进行改进。对策实施后,医疗废物管理信息追溯覆盖率从69.9%提高到94%,实现对医疗废物的严格监管、精准追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站与医院信息共享基本数据集构建,为制定地方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的需求,确定信息共享方案;通过用例分析和功能建模,明确需采集的基本数据集内容与数据结构;提取数据元,并对数据元和数据元代码集内容进行规范化描述。结果建立了6个主题数据集,梳理了42个通用数据元,自定义4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结论制定了适合浙江省实际的血站与医院信息共享基本数据集,较好解决了全省血站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索期刊集约化发展新模式,解决编务工作流程繁琐、工作量大、高强度、单调机械重复劳动等问题,实现编务工作整合。【方法】 采用实地参观、现场交谈及电话访问等方式对38种医药学期刊编务工作进行调研,结合编务工作中实际操作层面的共性问题,设计作者信息数据表和打印模板,利用Python编程推进编务工作的有效整合。【结果】 基于作者填写的信息数据批量生成对接期刊合作银行、编辑部财务、快递公司等部门的信息表单,并根据编务个性化需求实现邮寄信息表单的自动打印功能。【结论】 期刊编辑部工作整合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期刊发展中的赋能作用,编务工作应最大限度地集成优势、统筹共性事务,以保证整个出版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