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4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汉族人群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VP1)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型和单倍型特点,为研究TRVP1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207例健康广西汉族人TRVP1基因多态性,分析广西人群4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其他人群基因多态性分型数据比较。结果广西汉族人群TRPV1基因rs222747、rs224534、rs4790522和rs8065080位点各具有3种基因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和北京汉族人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数据相比,广西汉族人群TRPV1基因不同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汉族人群中存在TRVP1基因多态性,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利福平、异烟肼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LPA)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LPA技术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分别检测496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痰标本,统计出利福平、异烟肼各个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并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作比较。结果 LPA技术对结核病患者耐多药的检出率和传统比例药敏试验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PA技术检测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99.1%和77.8%、 99.5%,耐多药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99.8%。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是rpoB WT8 占32.4%,其次是ropB MUT3占29.7%;异烟肼耐药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是 katG WT 占46.8%,其次是katG MUT1 占43.6%。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两种药物耐药性检测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965和0.904。结论 广西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的耐药基因以rpoB WT8和ropB MUT3两个位点突变为主,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的耐药基因则以katG WT和katG MUT1位点突变多见。LPA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LPA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与传统比例药敏试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LPA检测技术可以大大地缩短检测的时限,辅助临床快速诊断出多耐药的结核菌。  相似文献   
73.
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居民粪便标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硫酸锌浮聚法检查寄生虫.结果 ① 调查了780户家庭1 720例村民.查见人体重点寄生虫卵者1 284例, 总感染率为74.7%.② 柳州市三江县、百色市的隆林县和乐业县感染率较高(>70%).③ 不同民族人群间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和种类有差异(P<0.05).④ 男性鞭虫和华枝睾吸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钩虫和蛔虫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⑤ 寄生虫虫种在各年龄组间的分布不一致(P<0.05).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的情况较十年前有明显改善,但是仍然处于高水平,是该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铁路系统女工月经失调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 020例广西铁路系统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月经失调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的因素.结果 2 020例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发生率为42.62%,最常见的3种症状分别为月经周期紊乱(38.44%)、经量减少(32.17%)和痛经(27.64%).轮班作业和噪声接触是铁路系统女职工月经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噪声接触和轮班作业可增加铁路女工月经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病及血清IgE、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名健康壮族儿童(对照组)和80例壮族哮喘患儿(哮喘组),检测其IL-13基因-1112 C/T和+2044 A/G位点多态性以及血清IgE、IL-13水平.结果 (1)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1112C/T位点均以CC型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3+2044A/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哮喘组以AG型最常见,对照组以GG型最多见,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哮喘组、对照组组内IL-13-1112C/T、+2044A/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IgE、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2044 A/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13+2044A/G位点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生有关,可能与血清IL-13、IgE水平升高有关,是广西壮族儿童哮喘哮喘发病的易感基因;但IL-13-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重点探究该病的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以县区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利用SaTScan 9.4.2软件探测广西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并比较不同风险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的探测效果,从中选择最优模式。结果 广西2008-2015年各市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8年累计报告病例1 360 8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9.61/10万,以4~7月为发病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有病例中0~5岁儿童占92.28%。不同风险人口数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得到的探测效果不同,选择最优模式进行分析(以10%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南宁市和柳州市的各县区分别为主要的一类聚集区和二类聚集区,且聚集时间基本集中在每年的3~7月。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持续处于高流行态势,且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在高发时间重点加强南宁市和柳州市各县区的手足口病防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测量表(PHI)的地方常模,为考察当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采用PHI测定广西3469名高中生,计算了信度、效度,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9个分量表的同质信度在0.71~0.86之间,而全量表高达0.91.9个分量表的分半相关系数界于0.70~0.85之间,总体分半相关系数为0.89,各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33~0.87之间,除了L量表外(P<0.05),其余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001水平的显著,说明信、效度良好.各量表分存在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了L量表(男生)、F量表和疑心量表(女生)外,其余量表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一和高三学生在6个临床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民族差异体现在装坏、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和脱离现实等量表上(P<0.05~0.01),其中壮族得分最高,瑶族其次,汉族得分最低.结论 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PHI的不同性别、年级、民族的高中生常模.  相似文献   
78.
摘 要:目的:分析 2017—2021 年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情况,为降低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利用广西“桂妇儿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和广西妇幼卫生年报 数据,分析广西 5 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1 年广西 5 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 3 212人,意外死亡率为 105.46/10万,意外死亡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22.77%。其中,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 (109.64/10万) 高于城市儿童(96.46/10万),1~4岁儿童(69.05/10万)意外死亡率高于婴儿(36.41/10万),男童意外死亡率(118.20/10万) 高于 女童 (91.03/10 万)。意外死亡构成比的分析结果显示,意外死亡儿童中,70.98%为农村儿童,65.47%为 1~4 岁儿童, 59.43%为男童。意外死因排名中,意外窒息排在第 1位,占 35.74%,主要发生在婴儿期;溺水、交通意外分别排在第 2、3 位,占比分别为28.64%和14.04%,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结论:意外死亡仍是广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2017— 2021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3岁儿童、农村儿童、男童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儿 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79.
广西曾是我国历史上四大高疟区之一,也曾是恶性疟和间日疟严重流行区。建国前部分地区居民脾肿率3%~58%,疟原虫阳性率7.1%~84.9%,年病例数在500万以上。1952—1958年全广西发病人数12.5万~54万,发病率68.08/万~103.88/万。1954年成立广西自治区卫生防疫站,1958年成立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设置寄生虫病防治科(组),疟疾防治得以全面开展。1980年起发热病人血检成为发现传染源主要技术手段,血检覆盖至村屯,覆盖率不低于95%,当年全广西发病率降至4.76/万。1990年至1999年,广西报告病例11 557例,本地病例5 735例,发病率降至不足万分之一(1999年,0.95/万);2000年广西继续实施基本消灭疟疾及巩固成果策略,至2008年109个市县均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2009报告病例2 122例,本地病例289例,病例数较上个10年下降81.64%,内源性病例下降94.96%。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各级党政及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领导下,防治工作得以加强。针对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逐年快速增长特点,主要加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广泛开展涉疟临床医生诊疗培训,同时巩固市、县、乡疟原虫镜检能力;二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侧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提高民众对疟疾了解,改善就医依从性;三是对返乡人员全员筛查,掌握一人,筛查一人,随访一人,早发现早治疗。2010—2015年,除2012年出现1例内源性病例外,其余2 068例为输入性,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期间在2013年广西上林县出现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暴发,经精心组织,科学防治,实现了无二代和死亡病例发生。至2016年1月,全广西所有县均已通过消除考核。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广西尘肺病发病特点,为有效防控尘肺病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对广西2010~2011年新诊断503例尘肺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工种、行业、地理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0 ~2011年新诊断尘肺病503例,其中一期尘肺388例(77.14%)、二期尘肺80例(15.90%)、三期尘肺35例(6.96%);其中矽肺450例(89.46%).接尘工龄≤15年新尘肺病例占75.55%;一期尘肺病接尘工龄为(12.37±10.21)年.新发尘肺病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占新发尘肺病的68.79%.河池、南宁为新发尘肺病与矽肺病例发生的主要城市,共占新诊断尘肺病例和矽肺病例的74.16%和76.22%;有色金属矿采业为新发尘肺病和矽肺病病例分布的主要行业,分别占新诊断尘肺病例和矽肺病例的65.21%和71.33%;新发尘肺病主要发生于粉尘危害较严重的粉(破)碎工和凿岩工等采矿工种,占统计工种的89.86%.结论 广西尘肺病仍然处于高发趋势,需加强对开展有色金属矿山开采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尘肺病防治,同时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尘肺病防治知识宣传、职业健康检查和对高危地区、高危行业、高危工种的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