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2002~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血吸虫病监测现状。方法人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筛查,阳性者再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粪便检查;耕牛以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野鼠用解剖法检查病原。每年春秋两季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片法和逸蚴法检查有无血吸虫感染。结果2002-2007年当地居民血检28165人,阳性417人,阳性率1.5%,粪检5718人无感染者;在流动人口监测中查出11例外源性病人;耕牛粪检21820头,解剖野鼠13894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累计查螺面积12095.1hm^2,查出3处残存螺点,面积分别为2.1、1.3、3.3hm^2;分别检查钉螺1518、4640只和1785只,并检查和走访螺点周围居民、检查耕牛,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和动物。结论广西区血吸虫病监测成效明显,但工作量大,监测策略可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广西航耷医学救援网络布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方法对广西航空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信息库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目前全区建有6个航空医学救援基地。②网络医院已全面覆盖全区H个地市,已有94家医疗机构签约加入航空医学救援网络,成为航空救援网络医院,网点医院以三曱综合性医院为主。③全区现有2架急救直升机;院内临时起降点和院外接驳为医疗机构设置起降点的主要形式,建立永久停机坪的医疗机构较少。④自广西航空医學救援体系成立以来,已成功转运25例患者。结论广西航空医学救援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快航空医学救援网络布局建设,增加起降点,实现广西航空医学救援网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广西壮、汉、仫佬、侗、瑶5个民族的生理骨盆、探索出临床外测量的4条径线-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及坐骨结节间径,与相对应的X线测量4条盆腔内径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有显著意义.同时列出回归方程及各组数值的换算表.  相似文献   
104.
用日立I-6000/I-700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法,对不同孕周孕妇的血液和分娩后胎儿脐血进行Fe、Zn、Cu,Mn、Se、Pb、Ca、Mg8种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8种元素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趋势,脐血中Fe、Ca、Se、Pb含量与母血呈正相关(r=0.38~0.62,P<0.01)。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20例15~39岁广西人主动脉内膜的嗜苏丹病变(SL)进行了测试,建立SL的发生概率图。结果表明,SL的检出率为100%;SL的面积百分比在25~29岁组最大;SL的发生率在血管分枝开口周围最高,并且后壁较前壁高,侧壁又较前壁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广西地区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低出生体重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以2018年广西大部分地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共纳入37010例(占总数91.31%)低出生体重活产儿,对照组随机抽取54677例正常出生体重活产儿,采用孕产妇个案调查表收集相关孕产妇数据及新生儿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出生身长、民族、孕周、多胎妊娠、新生儿出生缺陷、产程、孕产妇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孕次、产次、产后出血量以及孕产妇孕早期(孕13周以前)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舒张压、体重、是否服用叶酸有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可疑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为性别(OR:1.345,95%CI:1.278~1.415),出生身长(OR:0.250,95%CI:0.244~0.255),住地农村(OR:1.119,95%CI:1.037~1.208),孕次(OR:0.938,95%CI:0.916~0.960),产次(OR:0.859,95%CI:0.825~0.894),孕周(OR:0.587,95%CI:0.576~0.598),出生缺陷(OR:1.627,95%CI:1.304~2.031),孕产妇产检次数(OR:0.959,95%CI:0.951~0.967),多胎妊娠(OR:3.268,95%CI:2.838~3.765),孕产妇孕早期体重(OR:0.989,95%CI:0.986~0.992),孕产妇孕早期是否服用叶酸(OR:0.936,95%CI:0.891~0.985)及孕产妇孕早期舒张压(OR:1.003,95%CI:1.000~1.006)。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胎儿方面因素与孕产妇方面因素均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可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必要时积极做好出生缺陷筛查、孕产妇定期产检、保证孕期营养物质供给等措施来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广西肿瘤登记地区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评估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选取广西9个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别、肿瘤别分层分析广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人口标准化率计算以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 结果 2014年纳入分析的9个肿瘤登记地区(其中地级以上城市3个,县及县级市6个)。覆盖人口6 934 753人,其中城市人口2 251 773人,农村人口4 682 980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6 213例,死亡9 909例;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56.92%,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68%,死亡发病比(M/I)为0.61。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3.79 /10 万(其中男性262.21/10万,女性202.81/10 万),中标发病率为192.11/10 万,世标发病率为187.06/10 万,累积发病率(0~ 74 岁)为21.29%。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64.86/10 万,中标发病率为205.88/10 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18.86/10 万,中标发病率为186.65/10 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2.89/10 万(其中男性185.30/10万,女性96.66/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2.92/10 万,世标死亡率为111.66/10 万,累积死亡率(0~74 岁)为12.71%;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47.84/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2.51/10 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40.51/10 万,中标死亡率为114.41/10 万。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胃癌、鼻咽癌、子宫肿瘤、食管癌和卵巢癌,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54%。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鼻咽癌、宫颈癌、白血病和脑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报告病例的82.53%。 结论 广西肿瘤登记地区常见的发病与死亡恶性肿瘤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鼻咽癌是广西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癌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亦应加以关注并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广西宾阳县常住人口新发结核病患者治愈或完成疗程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广西宾阳县2009-2013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资料,采用生存分析对其复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3 151例研究对象,随访人年数为1 2517.10人年,随访期间共82例患者复发,人年复发率为0.66%人年.其中,1年、3年和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0.73%、2.01%和3.07%.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男性复发率低于女性(HR=0.54,95%CI:0.35~0.85),涂阳患者复发率高于涂阴患者(HR=1.71,95%CI:t.08~2.70).结论 尽管本地区常住人口结核病各年复发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但结核病患者治愈后复发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提示应针对高危人群及复发危险因素,建立治愈后的复发随访机制,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结核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HIV/AIDS)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6年建立的贵港市AIDS防治数据库中存活的HIV/AIDS者,对愿意接受调查的194人进行问卷访谈,总结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固定性伴的HIV/AIDS者共178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1.5%(145/178).年龄为40~<60岁的HIV/AIDS人群倾向于在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P<0.05),而固定性伴HIV检测结果阴性者则倾向于不使用安全套(P<0.05).结论 HIV/AIDS人群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需加强对固定性伴HIV阴性的家庭安全套使用的行为促进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广西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高血压检出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0~2015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人员的高血压检出情况.结果2010~2015年健康体检总人数为561354人,男319593人,女241761人,年龄8~100岁;检出高血压88965例(15.85%),其中男性67867例,女性21098例;2010~2015年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27%、15.33%、15.34%、19.51%、16.16%、14.26%;各年度高血压检出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0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高血压检出依次为6549例(1.17%)、14606例(2.60%)、27966例(4.98%)、39844例(7.50%),各年度各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岁以上人群检出率较高(P<0.001);轻、中、重体力劳动人群的高血压检出分别为58430例(10.41%)、20601例(3.67%)、9934例(1.77%),各年度不同体力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力人群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并且男性、轻体力劳动人群检出率更高,应重点关注男性、中青年、轻体力人群的血压情况,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综合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