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07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入选尖锐湿疣患者2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适量;对照组118例,给予2.5%氟尿嘧啶乳膏适量;均为每周3次外搽。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8周以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6.4%,66.1%(P〉0.05);有效率分别为85.7%,85.6%(P〉0.05)。治疗组痊愈后复发6例,复发率5.O%;对照组痊愈后复发27例,复发率22.9%(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24.4%,时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4例,发生率37.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给药部位的红斑和糜烂,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2.
TGF-βRⅡmRNA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TGFβRⅡ)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20例CA皮损及10例正常对照包皮中TGFβRⅡ的mRNA的表达。结果CA皮损中TGFβⅡR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包皮组织(P〈0.05)。结论TGF-β信号通路中TGF-βRⅡ表达的下降可能与CA疣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3.
对43例会阴部乳头状赘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抗原(HPV—AS)的检测,结果诊断为尖锐湿疣(CA)29例(67.4%),其中HPV—Ag阳性24例(82.8%);湿疣样病变14例(32.6%),HPV—Ag均为阴性。赘生物肉眼分两型,第Ⅰ型菜花或鸡冠状,17例全为CA,具有典型的空泡细胞等组织相,其中15例HPV—Ag阳性;第Ⅱ型细乳头状26例,其中12例具有典型CA组织相,9例HPV—Ag阳性。另14例切片中无空泡细胞而见空泡样细胞,HPV—Ag全为阴性,诊断为湿疣样病变。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及与子宫颈糜烂关系,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54份子宫颈糜烂标本,分成尖锐湿疣(CA)组和非CA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类型。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糜烂感染HPV阳性率,CA组为67.8%,非CA组为47.7%。PCR检测宫颈糜烂Ⅰ°、Ⅱ°、Ⅲ°感染HPV阳性率,CA组Ⅰ°55.5%,Ⅱ°64.7%,Ⅲ°83.3%。非CA组I。32.8%,Ⅱ°49.6%,Ⅲ°62.3%。HPV—DNA类型以6,11,16,18,58,45,33型为主。结论本地区宫颈糜烂患者有较高的HPV感染率,并与糜烂程度呈正相关,监测和控制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对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激光术后加用BCG-PSN;病例对照组20例,激光术后未加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且Th1/Th2平衡失调(P〈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h1/Th2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失调;BCG-PSN通过上调外周血CD4^+T细胞IL-2、IL-12、IFN-γ的表达,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调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46.
病毒净搽液制备法与治疗尖锐湿疣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尖锐湿疣的病毒净搽液的制备法和疗效。方法 拟定制备工艺,建立TLC临别等质量控制实验,对其稳定性初步考察和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制备工艺可行,搽剂质量稳定,对尖锐湿疣临床观察总有效率86.2%。结论病毒净搽剂是一种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7.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09,15(34):97-97
目的探讨分析假性湿疣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科门诊在其他医院误诊为尖锐湿疣的24例假性湿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误诊为尖锐湿疣的24例患者经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假性湿疣。结论要减少假性湿疣误诊的关键在于掌握临床表现和病史,对于少数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的病例,还需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妊娠期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终止妊娠组(A组)与继续妊娠组(B组),分析两组的病程、疣体分布及治疗复发情况。结果A组疗程较B组短(P〈0.05),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未发现异常。结论CO2激光治疗妊娠期CA简单、安全、有效,妊娠期CA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对孕妇尖锐湿疣的治疗最好终止妊娠,珍贵儿可保留胎儿,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49.
尿道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尿道尖锐湿疣 (CA)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尿道镜检查及病理学确诊的 2 1例尿道内CA病人行电灼、手术、经尿道切除术 ,术后用 5 % 5 FU局部浸泡和尿道灌注预防复发。 结果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治愈率 76 3% ,复发率 2 3 8%。 结论 :尿道镜检查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尿道内CA有效方法 ,5 % 5 FU尿道灌注和局部浸泡可以治疗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亚临床感染 ,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0.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外生殖部尖锐湿疣患者28例,先后2次将5% ALA霜涂于病变处及其周围5 mm范围皮肤黏膜上,间隔2 h.第2次涂ALA霜后2 h,以功率300 mW、光斑直径15~20 mm、时间20 min、能量密度100 J/cm2、波长635nm半导体激光照射病损区.1周后判定疗效,随访1~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28例患者经过1~2次治疗后治愈26例,治愈率92.9%.随访3个月,复发9例,复发率34.6%.多数患者治疗后局部出现轻度水肿.结论 ALA-PDT可有效治疗外生殖器尖锐湿疣,降低皮损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