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5篇
  免费   1492篇
  国内免费   428篇
耳鼻咽喉   184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841篇
基础医学   1447篇
口腔科学   260篇
临床医学   1633篇
内科学   517篇
皮肤病学   174篇
神经病学   628篇
特种医学   9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74篇
综合类   3360篇
预防医学   183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09篇
  6篇
中国医学   1170篇
肿瘤学   301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653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752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626篇
  2013年   1513篇
  2012年   1491篇
  2011年   1648篇
  2010年   1395篇
  2009年   1220篇
  2008年   1051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871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4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阴道滴虫与宫颈HR-HPV 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阴道滴虫是否能增加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 DNA检测,并在细胞学诊断中记录是否存在滴虫。对所有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HR-HPV DNA阳性病例和部分细胞学阴性及HR-HPV DNA阴性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分别比较滴虫在HR-HP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学及组织学各级诊断中的存在率。结果 在13024例受检者中有1687例(12.95%)涂片中有滴虫。滴虫存在率在HR-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细胞学阴性病例组显著高于鳞状上皮内病变组(P〈0.05),在组织学阴性病例组显著高于在≥CIN2病例组(P〈0.05)。结论 滴虫的存在不增加HR-HPV感染率,也不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992.
宫颈鳞癌预后因素的层别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将其按预后风险水平层别化,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87例FIGO Ⅰ bI-Ⅱb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层别化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87例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1.3%多重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和宫旁切缘阳性(P=0.013)(A级因素)、宫颈深肌层浸润(P=0.035)(B级因素)、具有A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局部伴远处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4%、4.1%和13.7%:具有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20.0%,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1%,远处转移率为1.1%:无A级或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9.2%.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7%,远处转移率为0.8%,根据A级和B级因素建立预后预测系统,高危组患者具有A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25.0%~61.3%;中危组患者无A级因素但具有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83.7%;低危组患者无A级或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93.9%,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宫颈深肌层浸润为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具有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预后风险及复发模式有所不同,有必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3.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郭科军  葛莉莉  薛晖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5):269-270,274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983年~2002年收治的子宫颈癌共678例,分为青年组(≤35岁)及中老年组(〉35岁),比较分析两组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在全部病例中青年组患者的构成比从1983年~1992年间的2.7%(13/475)上升到1993年~2002年间的19.7%(40/203,P〈0.001),同期腺癌的构成比从8.2%(39/475)上升到13.8%(28/203,P〈0.05),青年组中腺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30.2%/8.2%,P〈0.001)。青年组的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66.0%,35/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27.0%,169/625,P〈0.001)。青年组的主要体征为类似慢性宫颈炎的表现(37.7%,20/53),明显高于中老年组(5.4%,34/625,P〈0.001)。结论:青年组子宫颈癌的构成比及腺癌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隐匿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iRNA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VEGF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VEGFsiRNA1、2、3号链,体外脂质体介导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株,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转染效果。结果:转染VEGF siRNA1、2号链后,宫颈癌Hela细胞株VEGFmRNA表达明显下降,但是VEGF蛋白水平下降不明显。结论:VEGF siRNA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株可下调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不同的siRNA下调mRNA效率不同。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重要工具,siRNA干扰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干扰素治疗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4年12月复发CINⅠ30例患者进行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宫颈局部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第3、6、12和18个月的治愈率分别是76.7%(23/30)、86.6%(26/30)、93.3%(28/30)和61.5%(8/13),合并轻微发热、月经失调等不良反应。结论:CIN病变区域注射干扰素更能提高宫颈局部自身的免疫力,癌前病变的转阴率最高在治疗后第12个月,干扰素适宜治疗复发CIN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蛋白Survivin与抑癌基因蛋白PTEN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3例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伴鳞化(慢鳞)、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另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Survivin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1)从慢鳞-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状细胞癌,Survivin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而PTEN的表达逐渐减弱(P〈0.01);(2)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3)Survivin与PTEN蛋白的表达在CIN、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且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更为密切。结论:Survivin的异常高表达与PTEN的异常低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凋亡抑制和增殖能力增强有关;发生在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并且其表达程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7.
加味瓜蒌桂枝汤治疗颈椎病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文全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347-1348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加味瓜蒌桂枝汤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对122例5种证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CT)和骨化三醇(1,25(OH)2D3)测定和对63例5种证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T、1,25(OH)2D3的测定。结果颈椎病患者血浆CT浓度呈异常升高(162.399±66.017)ng/L,而1,25(OH)2D3在正常范围内波动(34.162±17.339)ρg/ml,风寒湿型以CT最高值,1,25(OH)2D3最低值为特点(171.693±58.154)ng/L,(29.789±15.899)ρg/ml,痰湿阻络型以CT最低值,1,25(OH)2D3最高值为特点(147.988±71.64)ng/L,(38.294±22.203)ρg/ml,其它证型的血浆CT,1,25(OH)2D3水平呈平行状态。经加味瓜蒌桂枝汤治疗后,痰湿阻络型治疗前后血浆CT,1,25(OH)2D3无差异(0.1>P>0.05,P>0.5),肝肾不足型与气滞血淤型血浆治疗前1,25(OH)2D3无差异(0.2>P>0.1,0.5>P>0.2)。结论说明颈椎病是以血浆CT异常升高为特点的钙代谢紊乱,加味瓜蒌桂枝汤对颈椎病的钙代谢紊乱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伤寒论》太阳证中“项背强几几”很可能与血浆CT,1,25(OH)2D3代谢紊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针刺结合龙氏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单纯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通过观察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疗效标准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3%,对照组为90.91%,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VAS、PPI、PRI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更有利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止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项丛刺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1年-2004年间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50例与药物治疗加以项丛刺的针药组50例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药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上药物治疗配合项丛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年轻妇女宫颈癌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临床病例组织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0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患者的5年生存率原位癌为100%。Ⅰa期85.7%.Ⅰb期77.8%,Ⅱa期63.6%,Ⅱb期62.5%,Ⅲa期、Ⅲb期均为0,鳞癌为79.1%,腺癌和腺鳞癌28.8%.手术后随访患者中无一例卵巢转移,且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必须高度重视,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对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时须注意保留卵巢功能或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